网上有关“三国时候谁最后统一 天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时候谁最后统一 天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曹操死的时候,魏国第一代元老基本上全死光了。与曹操在世时曹丕、曹植争位不同,这时魏国又分为两派:曹丕党和曹彰党(曹彰党多为原曹植党,有孔桂、丁仪之子等人,曹丕党则强大许多,曹家同辈小伙曹真、曹休、夏侯尚都是曹丕的人,更兼有陈群、吴质、司马懿、朱砾“四友”),而刘备方面正在忙于收拾关羽之死和荆州败落、孙权方面正在收拾抢来的荆州乱摊子,所以国外较稳定,给了曹丕一定时间收拾国内乱象。此外,曹操在世时已经走完了所有“魏代汉”的法定程序——封魏国公,在东汉国土上堂而皇之裂土自治拥有诸侯权力;进魏王,爵位达到最高、得到权力世袭的资格;加九锡,权臣篡位的标杆;入朝不趋赞拜不明剑履上殿,成为至高无上第一人。只要曹丕作为世子顺利世袭,就能将曹操身前所有的权力全都合法继承。让汉献帝禅让只差临门一脚最后盖个章而已。
曹丕干掉曹彰后即魏王位,启用魏国第二代大臣,即陈群、华歆主内政对内,曹丕的两个堂兄弟曹休、曹真主军事对外(曹休是东部战区总司令对口江东,曹真是西部战区总司令对口西蜀,老曹仁依旧是南部战区总司令对口荆襄)。遗留下来的曹魏第一代元老像辛毗、王朗、高柔等人依然重用、而像贾诩、许褚等人则闲赋在家,不久相继去世。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自立,改国号为魏,建立魏朝,定都原东汉首都洛阳、寓意合法继承东汉天命,是为魏文帝,汉朝灭亡,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公元221年,刘备对外公布假新闻,说汉献帝被曹丕害死,不得已在成都称帝,寓意延续汉王朝国祚,自己也是合法政权,国号仍然称汉,史称蜀汉。
曹丕时代的前段时间,刘备为了报袭杀关羽偷袭荆州之仇,积极和曹丕缓和关系,不顾诸葛亮反对,举全国之力发兵征讨孙权,想灭孙权满门。孙权迫于压力向刘备认错,刘备不许。于是向曹丕称臣,希望得到魏国的庇护。在整个夷陵之战期间,除了封孙权为大魏吴王,曹丕朝廷始终处于观战状态。孙权硬着头皮拜陆逊为将,抗击刘备。刘备作为战场老兵,深谙庙堂之算和作战之法,他以为自己和曹丕关系缓和后,曹丕也会出兵趁乱咬孙权一口,曹刘共同瓜分孙吴;他以为拖得越久,孙权越怀疑陆逊、东吴国力越吃不消、曹丕也会更有机会趁虚而入。结果曹丕孙权两个年轻人不按常理出牌,曹丕始终观望坐失灭吴良机,孙权极度信任陆逊并与刘备相持于猇亭。之后陆逊找到机会火烧夷陵,老兵刘备几乎全军覆没,蜀汉精锐尽失,人才出现断档,蜀国沦为三国之中最弱。
刘备战败后一命呜呼,托孤诸葛亮。诸葛亮拨乱反正,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重新结盟,约定共同伐魏,灭魏事成之后,孙刘再分你我。孙权表示满意。
曹丕时代后半段时期开始向夷陵之战战败的蜀国施压,失败。而后曹丕又御驾亲征孙权,跟曹操一样还是败给了水土不服与瘟疫。值得一提的是,曹丕征讨东吴之战,原本继承曹仁南部战线司令的夏侯尚身体不适突然早逝,此后掌管南阳荆襄战区的负责人是司马懿——司马懿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军事舞台;其次,东部战线总司令曹休被陆逊击败,旋即开始卧榻。
曹丕在位7年,在武功上没什么成就,但是文治较好,于公元227年驾崩。其子曹叡用仁爱之心打动曹丕被选为太子,即皇帝位,是为魏明帝。
曹丕为曹叡留下了全明星托孤阵容——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有宗室有有智囊,有文有武。而像三朝元老华歆、辛毗等人依然重用。曹操时代就一路走来但职位不高的高柔、蒋济等人,也在曹叡朝得到重用。
曹叡即位后面对的是复杂的外患。孙权在曹丕去世后挣脱魏朝属臣,自立门户,摆脱名义上尴尬的“大魏吴王”,在建业称帝,改国号为吴,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时代从此开始。而蜀国经过诸葛治蜀、平定南蛮等长期休整后,发动了历史著名的诸葛亮北伐战争。
曹叡的才智不亚于曹丕、曹操。在整个曹叡时代前期,朝堂清明、对内统一、对外抗蜀。启用曹真、郭淮、司马懿、张郃等人顽强抵抗诸葛亮北伐。最终拖死诸葛亮,蜀国的北伐战争以诸葛亮精疲力尽撒手西去而惨淡结束。于此同时,天有不测风云,曹丕留给曹叡的全明星阵容里的大臣相继暴毙,夏侯尚英年早逝、曹休卧榻而终、西线顶梁柱曹真走了一趟蜀道伐蜀无果后也旋即嗝屁、颍川士族头头陈群中年而亡,只留下一个司马懿成为魏国的元老级、顶梁柱级大臣。司马懿渐渐开始在朝堂里做大,开始大揽军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作为南阳荆襄负责人的他第一时间解决了孟达造反,曹真去世后司马懿调去西线成为关中秦雍战区的一把手。曹魏三大战区(西线秦雍、南线荆襄、东线合肥),司马懿亲手经营了俩,埋下了无数亲信眼线。
随着外患逐渐平灭(似乎东吴这段时期被世人遗忘了。。。 = = 蜀国没跟它合作过多少次,而魏国也只一心一意对付蜀国 = = ),诸葛亮已死,蜀国不足为虑,国内叛乱被平定。曹叡便有了天下已定的想法,开始了他的曹叡时代后半段奢侈荒*的日子。开始大兴土木。
极度享乐的同时,曹叡对司马懿也渐渐有了猜忌之心,于是在辽东公孙渊作乱时,辣手摧花命令年近七十告病在家、传说中已经行将就木的司马懿带兵千里平叛,希冀辽东战场能成为司马懿的谢幕之地。三国魏晋时期辽东与中原天然隔离,傍海道极其难走,走山路几百里无水源,直到几千年后的明清时期傍海道才逐渐成型,在此咽喉之地建立山海关。再加上辽东天寒地冻,此去之时暴雨连绵,一把老骨头司马懿很可能就命丧辽东。
只是魏明帝曹叡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竟然走在司马懿的前头了。曹叡突然病倒,旋即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而司马懿成功消灭公孙渊后,为了发泄心中被猜忌之恨,将公孙渊朝廷上下大臣将军亲眷士兵屠戮干净,把尸体堆积成山做成“京观”。
曹叡在位15年,也是很短暂(孙权这时候还没死呢 = = !),在曹叡手里,魏国国力达到鼎盛,这有点像唐玄宗,在位时国力鼎盛,但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曹叡在弥留之际神志不清,错误托孤,曹叡身边的秘书长孙资刘放极力推荐司马懿和曹爽,甚至扶着动弹不得的曹叡的手书写遗诏,稀里糊涂得将自己身后的人事变动进行了删改。。
顾命大臣只有两人——司马懿以及曹真的儿子曹爽。小皇帝曹芳继位。
自古以来,不管顾命大臣有几个,最终都会集合于一人之上。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最后诸葛独权;汉武帝托孤五人,最后霍光独大。曹叡死后,曹爽将司马懿架空,独揽大权,司马懿则又传闻已行将就木,黄土都埋到脖子根了,吃饭都流口水快瘫痪了。
曹爽掌权后进行两步走政策,第一疯狂集权,第二进行改革。曹爽作为年轻有为的代表,初生牛犊不怕虎,触动了广大老一辈的阶级利益,引发朝堂广大老臣的强烈不满。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人类医学奇迹司马懿垂死病中惊坐起,获得朝中老臣蒋济、高柔(曹操时代就跟随的老革命,年轻时默默无闻,年纪上来后成为帝国资历极深的老干部被重用,位居三公)等人的支持,发动高平陵政变,软禁曹爽一家门。
而后司马懿罗织罪名,屠尽曹爽一族,掌握朝堂军政大权。
魏国群臣这才发现司马懿有狼子野心。此时司马懿突然身染重病卧病在床口水横流送进重症监护室,趁此机会东部战线总司令王凌意图举兵清君侧(王凌也是曹操提拔的,从默默无闻直至今日资历深厚身居太尉,掌管东部战区),揭开淮南三叛的第一叛。
曹魏三大战区,唯独东部战区司马懿没有指染过,成为了司马家擅权的最大阻碍。
王凌举兵消息泄露,人类医学奇迹司马懿又一次垂死病中惊坐起,亲自领兵发兵平叛。
由于行军迅速,司马懿兵临城下时王凌还没做好万全准备,于是投降表忠心。司马懿将王凌押下,王凌自尽,司马懿将其夷灭三族。随后司马懿也终于寿终正寝。
司马懿死后,如何将权力继续独揽在司马家是个难题。当初魏王曹操死后,世子曹丕继承的是曹操的魏王爵位,王爵权力无缝过渡,合理合法,因此仍然能大权在握。而司马懿去世时,官职为太傅,长子司马师是卫将军。司马师继承不了太傅职位也无法拥有司马懿生前的权力与荣誉,因此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是非常尴尬的。
于此同时,东吴方面,大弟孙权逝世,“过早”地离开了同志们的身边,孙权托孤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辅佐新一任皇帝孙亮。老一辈的人像司马懿诸葛瑾孙权都逝世了,诸葛恪和司马师这对官二代走向了历史前台,几乎是同一时间分别称为曹魏和东吴的实际掌权者,就这样,刚刚掌权试图以军功立威的诸葛恪遇上了同样刚刚掌权地位尴尬的司马师,二者战于东兴,诸葛恪取得东兴大捷。
屋漏偏逢连夜雨,逐渐长大成人、经历了曹爽擅权、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司马家擅权的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终于对司马家擅权进行了反击,意图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事情败露,司马师直接废帝,另立曹髦为魏国第四任皇帝。
废帝之举震动朝野,很快迎来淮南三叛的第二叛。文钦、毋丘俭举兵。司马师亲自平叛。平叛过程中眼疾发作,叛乱是平定了,司马师也快不行了。
弟弟司马昭于是前往许昌军中犒问,不久司马师嗝屁。曹髦使了个小心眼,另司马昭原地不动镇守许昌,命其他人将司马师所率大军带回洛阳,如此曹髦即可不动声色的将军权从司马家身上抽离,孤立司马昭,曹家皇帝重新掌权。
司马昭当皇帝诏书如耳旁风,亲自率领六军回京。鉴于有了司马师平白无故继承父亲大权的前例,曹髦无奈也让司马昭平白无故继承其兄司马师的权力。
司马家又一次尴尬而不失威压的将朝堂大权独揽于自家手中。司马昭进位为大将军领尚书事,独揽大权。
此时的司马昭已经琢磨出味来了,自己一家走的是骑虎难下的权臣之路,稍有不慎就三族皆灭,自古权臣没几个是有好结果的,现在横在自己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了,那就是篡位。
于是司马昭如法炮制曹操当年的经历,不断让亲信提议皇帝给自己增加封邑,假斧铖,加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该走的流程走起来。
甘露二年,淮南三叛最后一叛打响,诸葛诞在寿春举兵清君侧,司马昭平叛。父平一叛,兄平二叛,弟平三叛,父子三人历经十几年,终于打掉了曹魏最后一丝武装反抗力量,三大军区有俩家是自家经营,第三家被打垮,朝堂内部擅权三代,司马氏与曹氏已经到了一山容不得二虎的地步。
于是曹髦决定剑走偏锋,先下手为强,亲自带兵走上街头进攻司马家府。司马昭手下贾充指使下属,当街弑君,一刀捅死魏国第四任皇帝曹髦。这是自春秋战国至秦汉以来数千年的第一次光天化日弑君,影响极其恶劣,曹操在被汉献帝玉带诏追杀后终其一生也不敢废帝,强如霍光、董卓、司马师也不过是废帝,歹毒如梁冀也不过是偷偷下毒。司马昭成为光天化日之下一刀捅死皇帝的第一人。既然已经骑虎难下,不如一条道走到黑吧。
为了消除弑君的恶劣影响,司马昭在新立魏国第五任皇帝魏元帝曹奂后,发动攻蜀之役,希冀用军功成为自己篡位的最大助力。
谁也没想到,此时的攻蜀之役变成了灭蜀之役。
这时,蜀国方面其实不缺人才,诸葛亮死后给刘禅安排的丞相也好将军也罢,蒋琬、费祎、董允、姜维,都算得上当时数一数二的精英,使得蜀汉能在诸葛亮去世后仍能维持数十年。只可惜皇帝刘禅不是什么好鸟,亲信宦官、荒废朝政使得蜀国乌烟瘴气。而吴国方面,孙权死后他的儿子、孙子都不是什么好鸟,已然没了孙权时代的魄力和国力。
但是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不是省油的灯,更何况还有部下邓艾、钟会等人才。钟会与姜维相持,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至此,三分天下只剩下了魏国和吴国隔江对峙。此番灭国大胜后,司马昭不再假情假意推脱,加快篡国的脚步,封晋国公、正式拥有了权力爵位继承资格,加九锡、完成了篡位的标配,进晋王、离称帝只差临门一脚,就等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和魏国皇帝签字盖章了。
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与当年的曹丕如出一辙,废魏自立,改国号为晋,魏朝灭亡。
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羊祜、杜预南下灭吴,吴国稍微抵抗了下也迅速投降。
至此,三国归晋,西晋完成统一。
三国时期最后谁一统天下?
问题一:三国最后是哪一国,统一天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操投降,刘备见此,决定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孙权为向刘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刘备。而孙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刘备。而曹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曹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不久曹操自封魏王。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础地盘。
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222年,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V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V亭之战以后不久, 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及后钟会、姜维在蜀发生叛变,被司马昭快速平定。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
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问题二:三国时期,最后是谁统一天下? 三国时期,最后是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
记得采纳啊
问题三:三国之后谁统一天下之后什么朝 三国之后,晋朝一统天下。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
之后,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西晋灭亡。
司马睿帅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北方则混战连年,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此后历经南北朝对峙,直到隋朝方才又重新天下一统。
问题四:三国中最后是谁统一了天下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F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 *** 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晋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晋武帝不用。290年晋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与无法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的原因。
问题五:三国时期最后是谁统一了天下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天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问题六:三国最后被哪国的谁统一的? 司马昭,司马炎父子.最后在司马炎手里统一.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问题七:为什么最后统一三国的是晋国 10分 1、蜀国后主刘禅生性孱懦,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托孤之时,就曾对孔明说过:“能辅则辅之....,你可自立为西川之主”,孔明感激涕零。刘备也曾对阿斗说过:“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虽有天下第一谋士孔明的辅助,最后孔明六出祁山,有2次是因刘禅误听谗言,中途召回孔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就是写的这位汉丞相,当然孔明也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蜀国鼎盛时期,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打西川时凤雏先亡,然后是关羽忘记了孔明“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所斩。
然后是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劝告,起倾国之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病死白帝城,蜀国元气大伤。
孔明为实现刘备的霸业,六出祁山;孔明病死五丈原后,姜维九伐中原,因为种种原因,都未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刘禅宠信宦官黄浩的谗言。
最终蜀国被魏国钟会、邓艾所灭,刘禅被擒,晋帝司马炎封其为“安乐公”
2、而吴国呢?江南自古多出俊杰,当初创业的江东猛虎孙坚、小霸王孙策、18岁领江东主的孙仲谋、周公瑾、鲁子敬、陆逊、陆逊之子陆抗,这些能吞吐天地的人物早都已经做古了,后主孙浩比蜀国刘禅强不了多少,残暴不纳忠言,宠信宦官,这样的国家能好吗?
当晋帝司马炎派杜预兵法东吴时,这位后主竟采纳宦官的意见,在天险长江放置铁索阻拦。
这位后主也被杜预所擒,司马炎和对待蜀国刘禅一样,给个闲职,养老去罢。
3、最后说晋国。
司马懿可是三国第一忍者,当年魏武帝曹操在时,就曾对左右说过:“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辅助曹操三代:曹操、曹丕、曹睿。但是司马懿不是池中之物,胸藏锦绣,不露声色。最后在府中称病10年,诈病赚曹爽,正当曹氏宗亲得意忘形,放松警惕外出围猎的时候,发动政变一举灭了他们。
其实一直到曹睿在位,不是对司马懿没有防范,奈何曹氏宗亲多是饭桶(比如曹真、驸马夏侯),不得不用司马氏父子对付诸葛亮。曹睿临死之时,如果不是司马懿掩饰的好,早就杀了他了,一念之仁,让司马懿回家养老。
就是这一念之差,给了司马懿喘息的机会。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随他父亲征战一生,父子三代努力,瞒天过海,也真是不容易。同时,也因为司马懿在军队中威望甚高,可以说仅次于魏武帝曹操,还有号召力,否则也无法兴风作浪。
一旦一朝权在手,亲眼目睹了汉室兴衰、曹操如何篡权的司马懿,反过来能给曹氏宗亲喘息机会吗?对曹爽等人就是斩草除根,夏侯霸如果不是跑到蜀国姜维那边,也被司马懿骗回杀了。司马懿也是效仿曹操对汉献帝一样,当皇帝曹髦是傀儡,但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这个傀儡皇帝,最后也被司马师指使一个武将成y所杀,这可是弑君之罪,然后再将这个爪牙杀了以谢天下,怎么样,够狠吧?
最后还得说,家族后继有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也是明主,与吴国孙浩对垒,当时晋国派的是羊祜,此人也是兵法谋略精通的大将,吴主孙浩派的就是陆逊之子陆抗。正当前线两位将军斗智斗勇的时候,孙浩又听信谗言,开始怀疑陆抗,将其从前线调回;作为鲜明对比,司马炎对左右说过:羊祜将军必有奇谋,不必担心。谁高谁低,想想还需要比吗?
~~~~~~~~~~~~~~~~~~~~~~~~~~~~~~~~~~~~~~~~~~~
最后一句话,要想成就霸业、守住家业,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还要后继有人才行;有人才,也需要懂得用人识人的明君。
问题八:在三国时期,哪一国先灭亡,哪一国最后灭亡? 你好,三国最早是蜀国灭亡,然后是魏国,最后是吴国。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自此三国灭亡,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
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问题九:三国时期,哪一国统一了中国? 晋
参考: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骸打蜀汉,最后邓艾率先进入成都,灭亡蜀汉。
公元265年(魏咸熙二年)司马炎为相国、晋王 ,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 ,建立晋。
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并进,灭亡东吴,三国归晋。
问题十:《三国演义》里,最后是谁一统天下、? 司马炎 武帝司马炎(236-290) 265年称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三国。
麻烦采纳,谢谢!
三国时期最后由司马炎一统天下。
三分归晋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
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
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关于“三国时候谁最后统一 天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平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时候谁最后统一 天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时候谁最后统一 天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三国时候谁最后统一 天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