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

网上有关“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

 良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把人工与自然、功能、艺术、时尚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住宅的景观设计,那么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一起来看看。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功能实用性

 住宅小区景观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住户提供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因此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例如,牡丹园居住区,它不仅建有功能性很强的大面积的中心绿地,而且在每栋楼宇间都设计了造型丰富、功能齐全的花园式绿地设施,住户可以在生产工作之余,尽情享受自然景观。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内所有的绿地都设计为通透的栏杆,人们的视线毫无遮挡,绿地与绿地之间遥相呼应,传递出更多的绿色信息。此外,这里还设有各类活动设施,老人可以散步赏景,儿童可以游戏玩耍。因此,我们在小区设计时,可以结合环境,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区域,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

 1.2 注重生态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绿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就,增加叶面积也就增加了生态作用,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 4 倍。 而由乔、灌、草构成的复层结构的园林植物群落能够最佳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和功能,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 强调平面形态大变化特点,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 在总体布局中亦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征。

 1.3 注重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 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魅力美。 强调生态景观相互借衬托,并注重和住宅楼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美,才可以对住宅小区生态环境的创新和发展。

2.景观设计实例

 2.1小区概况

 某住宅小区位于该市的核心地段,小区建筑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少量廉租房,配以幼托、小学、会所、活动中心及沿街商业等附属功能,形成以中低层消费者群体为主的配套完备的居住小区。

 小区占地约350亩,内部建筑以6层砖混住宅为主,容积率小预留绿化面积大(除小区内部绿化外西边贯通南北拥有30米宽绿化带),用地性质单纯,为创造怡人空间环境创造了条件。

 2.2景观设计构思

 景观设计中构架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围绕主题立意安排多样化空间形式,并兼顾整体,同时在设计中体现了流畅浪漫的东方园林设计风格,强调了空间的流动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了一条拉通南北的大尺度水系景观走廊,将南北两地块相连,使其保证总体上拥有一个宏观尺度,以增强小区的整体概念。同时在细部处理上将水景迂回、开合使其通而不畅,沿岸再配以活动中心、小品广场、垂柳绿化等构成细部小景点。

 该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主要采用?一轴两心?的规划设计。规划根据用地状况及周边环境设计了一条由步行交通和曲项湖形成的小区发展轴线。该轴线通过一条流畅的曲线把小区南北两个中心和规划用地北侧的城市广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整个轴线灵活运用各种景观营造元素,自由的曲线和笔挺的直线相互结合;规划通过步行道路把曲项湖水面景观引入居住区内。

 根据用地布局,本次规划于小区内部设置了两处中心景观广场:叠水广场与沁水苑,叠水广场位于规划用地北区中心绿地处,整个广场被水环抱,广场中央设置了雕塑花坛。广场通过富有优美曲线的木栈道嵌入曲项湖中,木栈道周围设置喷泉。在广场东北侧规划一处会所,造型为圆弧型, 2至3层,与叠水广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其北侧为活动中心,设有健身、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茶座等。

 2.3 景观节点设计

 1)水景小区中利用水体造景,调节小气候作为儿童溪水场所,还可以供蓄水消防之用。雕塑、喷泉、叠水、莲花、芦苇、各色驳岸、木栈台等,山石环绕,树草丛生。2)公共绿地及地形景观在公共绿地的地形设计上,注重生态水域与草坡的自然衔接。在住宅组团空间内,设计注重强调集中绿地的草坡起伏感,同时使草坡上的植被设计显得更为丰富、多层次。

 3)广场景观设计小区广场是居民的主要共享空间,需要注意总体美学风格、文化内涵、生态人性的统一。

;

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原则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桥梁作为城镇景观的特殊载体,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了解区域历史、文化的窗口,其景观设计也受到地方建设单位的重视。

在方案设计初期阶段,多数桥梁设计师偏重于追求桥梁本身的美学效果,或从桥位周边自然景观入手,力求与周边景致协调。但设计成果有时也不能满足建设方的要求。

本文结合在绩溪的景观桥梁设计全过程,提出从城市总体规划着手,结合地方自然文化特色,结合桥位周边自然景观以及桥梁本身的美学构成,进行方案设计的思路。

图1-现有桥梁和特色建筑

2 项目背景

本文涉及的两座桥梁均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县城境内,跨越绩溪母亲河――扬之水。

其中,何川桥为县城规划景观大道(龙川大道)东侧终点,西岸为规划新城区,东邻天然山脉灵山。

古林桥位于县城老城区北面,是联系扬之水两岸居民生活的人行桥,西南为老城区,东北邻梓潼山。

桥梁技术标准:

规划驳岸宽度:100m;

设计洪水水位:161.4m(何川桥)

168.2m(古林桥)

桥面宽度:26m(何川桥)

7.5m(古林桥)

荷载等级:城-B级(何川桥)

人群荷载3.5kn/m2(古林桥)

3 桥梁方案设计

在两座桥梁的方案设计中,提出“项目前期准备――项目设计过程――项目评价”的系统方案设计思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1前期准备

3.1.1了解地方自然、文化、民俗特色

绩溪县位于安徽境内,属古徽州地区,现属宣城市,紧邻黄山风景区。县城南邻旅游城市歙县、黄山市;东邻天目山进入浙江境内。

绩溪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山城,它的美深沉而具体,体现在它的岩邑、人文、村落、乡土魅力中。

1)岩邑魅力

绩溪东依天目山,西枕黄山;山多陡峻,植被浓密,郁郁葱葱;山上常有浓雾,而粉墙黛瓦的徽居点缀其间,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绩溪境内的登源河、扬之水,是绩溪人的母亲河,它们聚集了村落,堆砌了辉煌的历史。

2)人文魅力

绩溪是徽文化发源地之一,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遗产:徽戏、徽菜、徽墨、徽雕、徽纸、徽俗;粉墙黛瓦、马头墙以及层层错落的门罩。

绩溪“邑小士多”,涌现出大量的文人墨客、名流富贾,留下了许多令人追慕、瞻仰和凭吊的牌坊、宗祠及其承载的悠悠历史(图1)。

3.1.2了解城镇总体规划及相应详规

绩溪在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

1)坚持“特色原则”,充分发掘绩溪自然生态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

2)绩溪县城作为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中坚持以“徽文化”为主体,突出地方特色,塑造徽州旅游品牌。

3.1.3了解城镇现有建筑风格及桥梁风格

建筑风格:适之街是较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与古徽州建筑的结合范例。

驳岸景观:扬之水驳岸景观已颇具规模,主要以体现绩溪山水文化为主题。

桥梁风格:绩溪县境内多水,桥梁型式多样,其中以拱桥、简支石板桥、斜支木桥、廊桥、亭桥居多。

古代拱桥多为单跨石拱桥;近代大跨拱桥则以三孔实腹式或空腹式拱桥为主。

后几种桥型多用于人行桥,其中以斜支木桥最具地方特色,且民间相关传说也较丰富。

3.1.4了解桥梁所处河道桥梁文化及风格

两座桥梁均为绩溪县城内扬之水上的桥梁,因此需了解桥位附近上下游桥梁型式,对河道桥梁文化进行梳理协调。

县城内现状跨扬之水桥梁共4座,其中古林桥往北两座,分别为简支铁路桥及简支梁桥;古林桥与何川桥之间两座,分别为空腹式及实腹式拱桥:

3.1.5了解桥位所处自然环境及周边人文建筑环境

1)何川桥:桥位西岸为新城区住宅区,建筑较为紧凑,建筑高度在25m左右;东岸紧邻灵山山脉,桥头距离山脚仅120m。扬之水两岸为河滨景观带。同时桥梁上游为杨柳村实腹式拱桥,相距约1000m。

2)古林桥:古林桥两岸均为小区住宅,桥位东北向群山环绕,绿水潺潺,岸边古树林立,景致生态美观。

桥位北面约400m为皖赣铁路桥及省道桥,下游约500为东门空腹式拱桥;扬之水两岸为河滨景观带。

3.1.6了解桥梁所处道路交通性质及功能定位

桥梁不仅需要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其隐含的形式功能对周边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1)何川桥:该桥位于县城景观带――龙川大道上,是绩溪面向外界的主要窗口。

2)古林桥:为人行及非机动车桥梁,主要沟通扬之水两岸居民生活。

3.1.7了解桥梁设计边界条件、施工条件

对该项内容的了解主要是为了保证桥梁方案在后期具备可实施性。另外,设计边界条件如:两侧接坡坡度、河道净空要求,桥梁纵坡要求等对于结构比例是否协调、线形是否美观都具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方案阶段认真考虑。

3.2 设计过程

3.2.1结合前期准备,确立设计理念

桥梁的设计应与道路系统、景观系统结合,与城镇用地相渗透,成为文化交流、聚汇、创新的空间。

桥梁方案则与青山、绿水、粉墙、黛瓦自然交融,坚持徽文化底蕴,展示山水特色。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魅力绩溪 辉煌延续”的设计主题。

3.2.2确定适用的桥梁型式,进行结构体系优化

该阶段主要是根据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并紧紧围绕设计主题,提出桥梁设计的适用型式。

图2-何川桥方案

图3-古林桥方案

表1、表2为两座桥梁的几种适用桥梁型式。

在桥梁型式基本 确定后,尚应根据桥梁设计边界条件及桥梁几何美学等对桥跨比例、结构高度、结构线形等进行多次比较论证,最终确定方案结构尺寸。

3.2.3结构细部设计

景观桥梁中细部的设计尤为重要。许多桥梁在细部设计上没有考虑周到,最后的成果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相反精细的细节刻画很大程度能弥补整体设计的一些不足,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两座桥梁方案在细节刻画上都积极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何川桥推荐方案(图2)

方案立意于桥梁与山水结合,构筑水墨绩溪,因此在细节刻画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A.在外立面处理上,引入徽居的线条处理手法,翼缘变截面采用阶梯过渡;

B.桥墩立面的修饰引入马头墙的建筑形态;

C.在桥梁颜色的处理上,以白色为基调,采用青灰色强调了结构的外轮阔,并采用了贴花工艺。

D.栏杆为石板栏杆,突出地方徽雕特色。

整个方案犹如粉墙黛瓦融入青山绿水之间,让人深刻体会水墨绩溪的魅力,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更显示了文化的沉淀!

2)古林桥推荐方案(图3)

绩溪水曲桥横,处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斜支的木桥更是处处可见。本方案以绩溪斜支木桥为范本,与山水组成一幅生态自然的风景画:

A.桥墩采用向内倾斜的两柱式设计手法,连续板梁支承于桥墩盖梁上。

B.现代混凝土材料取代木材,加强结构稳定性,赋予古桥以新的生命力。

C.将混凝土外立面修饰成木头质感。

D.栏杆采用木栅栏式,灯光则设在桥墩突出桥面的树桩内侧。

E.桥梁平面设计采用弧形,更显自然,轻盈。

引用绩溪诗人汪静之的一首诗来概括桥梁方案:

三面环山展画景,一条绿水奏琴音。

山明水秀清幽境,陶我天真童稚心。

3.3项目评价

目前,这两座桥梁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最初的构想,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4 结语

随着桥梁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桥梁设计师在方案设计初期往往处于较为盲目的状态,桥梁设计往往限于结构本身的美学效果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上,忽略了系统的方案设计思路及城市总规的指导作用。

本文结合绩溪两座景观桥梁的方案设计提出对景观桥梁方案的设计思路。提出“项目前期准备――项目设计过程――项目评价”的系统设计思路,希望对景观桥梁设计师有所帮助。

关于“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易烟的头像
    易烟 2025年08月16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易烟”

  • 易烟
    易烟 2025年08月1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易烟
    用户081608 2025年08月16日

    文章不错《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