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袁世凯的墓在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袁世凯的墓在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安阳袁林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水北岸的临府庄北地,是袁世凯的墓园所在地,现为安阳博物馆馆址所在地。墓园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堂院前的部分是明清皇陵的风格,堂院后的墓园部分则具有西洋建筑特色,整体看来非常别致。主要有照壁、神道、 安阳袁林牌楼、碑亭、享堂大院等建筑。
袁世凯墓位于洹水北岸,修建时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占地一百三十八亩九分八厘八毫六丝九忽,支出银圆七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元一角九分一厘”,这些数字都翔实地记录在《袁公林墓工报告》中的清单上。在那个朝代交替的动荡年代,还有这些心静如水者能细心地把面积精确到忽,把资金精确到厘,着实令人佩服。
在所用70多万银圆中,北洋政府出银50万两,其余部分由袁世凯北洋旧部个人捐款,多者都是现币一万元,少者也没有低于两三千元的。《袁公林墓工报告》记载,“袁公遗产不丰未忍轻动,而库币奇拙难在请求爰兴,段君忠枢工统筹议,发起微资萃袍卅年之谊,竟山陵一篑之功,群策群力集捐款银币二十五万元。”
据说当年的袁坟四周逐排栽种有杨树、柏树、槐树,周围还有大片的祭田。从一幅袁林竣工后拍摄的照片上看到,当时洹河北岸的房屋和居民很少,规模庞大的袁坟在一片空旷中赫然凸现。袁坟四周果然有成排的树木,只是我并没有分辨出这些到底是何种树木。袁公林竣工以后,时任大总统、袁世凯的好友徐世昌亲临安阳勘察,并授意在原京汉铁路洹上村处添置神道碑一座,以示景仰。
袁林的设计者是德国的工程师,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清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
袁世凯墓为什么不称“陵”而称“林?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名不正而言不顺,最后四面楚歌,不到六十岁就一命呜呼。他的墓不称“陵”而称“林”,听起来也有几分怪异。据说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但当时当政的徐世昌却不以为然,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自古帝王之墓为陵,圣人之墓为林,袁世凯墓效仿“孔林”、“关林”而称“袁林”,不仅巧妙,简直是掠美了。
袁世凯原籍河南项城,项城在豫东,与安徽交界。古时中国人爱把某人的原籍当成其别称,在清代,此风尤甚。如叫康有为为康南海、叫张之洞为张南皮、李鸿章为李合肥……袁世凯原籍项城,自然便是袁项城了。不光朝中诸人这样叫他,连皇帝也这样叫他。光绪皇帝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日书项城名以志其愤”——天天写袁世凯的名字以泄愤。 但是袁世凯死后却并没有归葬项城,却葬在安阳洹上村,安阳在豫北,与河北交界。 袁世凯的墓所名为“袁林”,此地确有林木甚多,但称“林”而非“陵”,却不因为这个原因。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袁世凯入土后,袁的长子袁克定请“世伯”徐世昌题写“袁陵”二字。徐世昌告诫老侄:陵乃帝王之墓,令尊生前称帝未果,且已经自行取消“洪宪”年号,再用“袁陵”不妥。
关于“袁世凯的墓在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溥倚轩”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袁世凯的墓在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袁世凯的墓在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安阳袁林位于安阳市...
文章不错《袁世凯的墓在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