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泰戈尔的诗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泰戈尔的诗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飞鸟集
《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录诗325首,初版于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不断有淑女求其题写扇面或纪念册。考虑到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诗何以大多只有一两行。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可谓言之有理。
园丁集
园丁集是泰戈尔的另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生命之歌”,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离,并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使这部恋歌不时地闪烁出哲理的光彩。阅读这些诗篇,如同漫步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里,一股挡不住的清新与芬芳,仿佛看到一个亮丽而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美好,使人与不知不觉中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
新月集
《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
游思集
《游思集》里面得所有诗文都是作者兴致而作,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大部分没有标题 。现列举一首: 对于你,我犹如黑夜,小花朵儿. 我能给你的只是掩藏在夜色里的安宁和不眠的静谧. 清晨,当你睁开眼睛,我将把你留给一个蜜蜂嗡鸣,鸟儿啁啾的世界. 我送给你的最后礼物,将是一滴落入你青春深处的泪珠,它将使你的微笑更加甜美;当白天的欢腾残酷无情之时,它将化作薄雾,隐去你的娇容.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不少人以为"吉檀迦利"是奉献之意,其实是献诗之意.作者的另外一部诗集<<奈维德雅>>才具奉献之意.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泰戈尔获诺贝尔奖的作品英译诗集《吉檀迦利》,是1912-1913年间,泰戈尔本人用英文 从孟加拉语诗作《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选择部分诗作而成。《吉檀迦利》的孟加拉语诗作是韵律诗,而翻译成英文之后变成自由诗。
采果集
泰戈尔在该书中阐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进化论、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艺术观,表达了他的志向抱负,抒发了他的喜怒哀乐。现实主义作品则对诚实淳朴的下层贫民表示真诚同情,表现崇高的人道主义的精神,歌颂坚守信仰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映在新思想影响下印度妇女的觉醒。
爱者之贻
泰戈尔的一生十全十美;他年纪很轻时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作品,他会整天坐在花园里;从25岁左右到35岁光景,他心中怀着极大的哀伤,写下了我们的语言中最美丽的爱情诗。 ——叶芝 许多批评家都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和善的。在现在的许多诗人中,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到和平,感到安慰,并且知道真正相爱。他为读者所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於爱的光明世界。《爱者之贻》中的诗句似乎是一盏盏明亮的灯,不知让多少失意者感到一丝温暖和感动。
诗选
渡口
《渡口》诗选 在我必须离去的那天,太阳从云堆里钻出来。 蓝天凝视着大地——上帝创造的奇境。 我的心是忧伤,因为它不知那召唤来自何方。 和风送来的细语可是来自我离去的世界?那里含泪的歌声融进了一片欢快的静寂。 或许和风送来的竟是那小岛的气息?它在遥远的大海里,躺在夏日奇花异草的温馨的怀抱里。 集市散了,暮色中,人们踏上了归途。 我坐在路边,望着你荡着小舟, 横过幽暗的水面,斜阳闪耀在你的风帆上; 我看见舵旁伫立着你静默无声的身影,突然间,我看见你那双凝视着我的眼睛; 我不再歌唱,我大声呼唤你,渡我过河。 风起了,我的诗歌的小船要启航, 舵手啊,把稳了舵。 我的小船渴望得到自由,要随着风浪的韵律起舞。 白昼过去了,现在是夜晚。 岸上的朋友们已经离去。 解缆起锚吧,我们要在星光下扬帆。 在我离别之际,风萧萧低声歌唱。 舵手呵,掌稳了舵。
摩诃摩耶
《摩诃摩耶》节选: 摩诃摩耶原来就有一个沉静的性格,而现在面幕里的那份沉静显得加倍令人难以忍受。她好像是生活在一幅死亡的幕后面
随想集
《随想集》节选: 云使(一) 相会的第一天竹笛奏了什么曲? 她吹奏道:“我那位远方的人,来到了我的身边.” 竹笛还唱述道:“要说保留,我在保留着无法保留的东西;要说获得,我可以获得被抛弃的一切.” 那么,后来竹笛为什么在白天不吹奏乐曲了? 因为有一半含义被我忘却.我只记得她在我的身边,可是没有想到她远在千里.爱情的一半是相会,这我见过,但爱情的另一半却是分离,这却是我没有 见过的.再也看不到那遥远的永不满足的幽会;近在咫尺的屏障已经树起. 两个人之间,横亘着无限的天宇;在那里一片寂寞,在那里没有话语.只有用笛声去填补那巨大的寂寞.如果没有辽阔天宇的掣隙,竹笛就不会奏起乐曲. 横在我们之间的那块天宇跨入了黑暗,在那里充满每天的劳作,话语,充满每天的恐惧,贫穷,忧虑..
名人写文学家的小传600字带小标题的
下面是概况 ,想要更详细的信息还是读一下《外国美术史》比较好希望帮到你了
欧洲的绘画艺术
1、欧洲的绘画、建筑、雕刻的概况
19世纪欧洲的绘画、建筑和雕刻领域获得最大成就的是法国,代表各种思潮的美术流派不断出现,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尤其是现实主义美术发展达到了辉煌的阶段。这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阶级斗争空前激烈、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有密切联系。其次是英国和俄国也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此外,北欧的瑞典、中欧的德国、匈牙利等也在民族艺术方面显得比较突出。而此时期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艺术领域则显得黯然无光,进入了低谷。
2、法国绘画艺术的演变
第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新古典主义成为法国美术领域的主导力量。当时第三等级等进步力量出于革命宣传的需要,主张艺术成为自由、平等、博爱、共和的武器,发挥鼓舞人们的斗志,倡导英雄主义精神和树立新道德的作用。因此,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英雄主义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与行动的楷模,他们赞美古代共和国否定今天尚存的封建专制制度。新古典主义一扫洛可可风格时代的脂粉气,以朴实无华代替了华而不实,题材上以严峻望而庄重取代了浮夸空虚,内容上强调古希腊罗马的市民英雄主义,而艺术表现形式强调完整性、和谐性、塑造性,完全适应了当代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有雅克·路易·大卫(1784——1825)的绘画《荷拉斯三兄弟之誓》、《马拉之死》;乌东的杰弗逊、富兰克林的胸像,华盛顿的立像、伏尔泰国坐像和胸像等雕像。
第二、浪漫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在拿破仑当政时代逐渐失去其过去的辉煌,志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浪漫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个性发展,以独创性、个人美与新古典主义的理性美相对抗,较多从历史尤其是从中世纪民间文学和社会现实中寻求创作题材。浪漫主义在艺术上注意色彩、构图与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限于局部的实体描述,从而使作品达到整体完美统一的效果。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席里柯(1791——1824)。他著有《近卫骑兵队的军官》、《负伤的胸甲兵》、《最后的审判》、《梅杜萨之筏》、《奴隶市场》、《希腊起义的一个场面》、《埃尔索姆的赛马》等绘画。德拉克鲁瓦(1798——1863)一生创作了近万件作品,其中油画853件,水彩画、粉画1525件,素描6629件,石板画109件,腐蚀版画24件,速写69本。他的画集中了提香、鲁本斯、席里柯、大卫等人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
第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美术逐渐脱离现实生活,法国画坛上的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是杜米埃(1808——1879)、柯罗(1796——1875)、让隆(1809——1877)、米勒(1814-1876)和巴比松派的画家们。杜米埃一生创作了近6000件绘画艺术作品,其中有石板画、木版画、油画、水彩画、素描和雕塑等。著名的作品有政治讽刺画《七月英雄》、《高康大》、《洗衣妇》等。讽刺肖像画《杜美特》、《杜邦》、《当代名士》等;群体肖像画《1831年假面具》、《立法肚子》、《政治鸡栅》等。让隆被称为“平民画家”,擅长多种绘画,油画、肖像画、政治讽刺画和插图画等。《街垒上的孩子》、《巴黎市井》、《农民的休息》、《里姆岑的农妇》、《贝壳的采集者》等均为法国现实主义的画坛上的佳作。米勒被称为伟大的农民画家,代表作有《播种者》、《樵夫》、《拾穗》、《牧羊女》、《晚钟》、《葡萄园中的休息》等。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一批画家以巴黎南郊枫丹白露森林区附近的巴比松村为创作基地,将大自然与现实农村生活作为终身目标,以柯罗倡导的“面向自然,写景写生”的原则从事农村风景画和农村风景画的创作。这批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派和柯罗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代表。柯罗虽长期生活在巴比松,但其成就不能以巴比松派所包括。他的画不仅具有现实主义本质,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画坛上的“抒情诗人”。《春天树下的小道》、《蒙特劳丹的回忆》、《献珍珠的女子》等。巴比松画派中的主要人物还有乔治·米歇尔、路易·卡巴等。
第四、印象画派:19世纪后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由青年画家组成的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官方学院派的墨守成规,适应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而对艺术上提出的日新月异的要求,因此突破以往的传统艺术形式,采用一种新表现方式,即以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印象画派代表的主要有:爱德华·马奈(1840——1926)的《奥林比亚》、《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一杯啤酒》、《酒肆》、《左拉像》等;克罗德·莫佘(1840——1926)的《日出的印象》、《睡莲》、《公主公园》、《卢昂大教堂》、《伦敦风暴》等;爱德华·德加(1834——1917)的《赛马场的马车》、《赛马》、《系鞋带的舞女》、《芭蕾舞剧院的休息室》、《舞女》、《裸女组曲》、《洗衣女子》等;奥古斯都·雷诺阿(1814——1919)的《包厢》、《浴女》、《红磨房街的舞会》、《秋千》、《游艇上的午餐》、《浴后》、《裸女》等;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的《推独轮车的农妇》、《牛羊山、蓬图瓦兹》、《卢昂大桥》、《收获》、《农妇》等;阿佛列特·西斯莱(1839——1899)的《普尔·马利之洪水》、《六月的早晨》、《枫丹白露的森林》等。
19世纪末出现的后印象派,要求更多地强调个性发展,其表现手法更为泼辣和简练,色彩也更加强烈且带有装饰性。其代表人物是保罗·塞尚和保罗·高庚。
3、英国绘画艺术的演变
在英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画坛上盛行浪漫主义与风景派绘画艺术;中叶以后出现了被称为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和古典主义运动。
第一、浪漫主义绘画艺术:英国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代表是威廉·布莱克(1757——1827)。他前期的作品多为诗画集,后期作品均为水彩画,画面处理深刻,常以寓意、象征手法和奇异、怪诞构图来表达进步思想。他的代表作有《基督的埋葬》、《引导巨兽的比特精灵》、《雅各布之梦》、《卡达尔纪的巡礼》、《古代布尼丁人》等。
第二、风景派绘画艺术:风景画艺术的作家和作品很多,最重要的有透纳、康斯特布尔和波宁顿三位画家。约瑟夫·马罗尔德·威廉·透纳(1775——1852)在作品中极力追求光与色的表现,并将油画艺术从欧洲传统古典形式中解脱出来。透纳的代表作有《战舰》、《意大利的纳米湖》、《雨、蒸汽和速度》、《暴风雨》、《月下的煤港》、《贩奴船》、《议会在厦的焚毁》等。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一生较长时间在农村创作,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干草车》、《麦田》、《山谷田庄》、《韦默斯海湾》、《勃拉吞海滨》、《滑铁卢大桥之开放》等。
第三、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1848年,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882)、但丁·加布里埃尔·罗赛蒂(1828——1882)、约翰·洛维列特·密莱斯(1829——1896)三位画家成立了“拉斐尔前派协会”。他们认为文艺复兴前期即拉斐尔以前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朴实艺术。“拉斐尔前派协会”还吸收了一些诗人、雕刻家参加。这个组织活动的时间不长,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遵循的不是真正现实主义准则,而是通过取材于神话、基督教传说及一些文学作品来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幻想般的世界,作品缺乏感染力。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难》,罗赛蒂的《白昼之夜》、《圣母领报》,密莱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释放出狱》等。拉斐尔前派停止活动后,个别人仍继续追随这一画派,形成了复兴“拉斐尔前派”的“新拉斐尔前派”,但其影响并不大。
第四、古典主义运动:画坛上的古典主义运动与理性主义思潮几乎同时在英国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雷顿(1830——1896)和坡印妥(1836——1919)。其作品取自上古希腊时代的人物、事件,绘画技巧与法国古典主义派相同。
4、德国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画家
19世纪中期,德国绘画领域出现了门采尔、珂勒惠支等一大批杰出的画家。门采尔(1815——1905)被称为“在历史画中运用现实主义方法的第一个画家”。他创作的12幅腓特烈组画,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一扫19世纪上半叶德国画坛上的沉闷空气。他的代表作还有《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轧钢工人》、《加勒坦因的教会行列》等。珂勒惠支(1876——1945)是德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女画家。她的作品主要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反对军国主义,反对饥饿,声援俄国革命。她主要的作品有《织工起义》、《暴力》、《克玛纽》、《战争》、《无产阶级》、《幸存者》、《饥荒》、《面包》、《失业》、《饥饿》、《婴儿的死亡》、《救援俄国》、《保卫苏联》、《死亡》等。
5、荷兰绘画艺术的演变
在荷兰近代绘画史上,影响最大的是现实主义和印象派。
第一、现实主义美术:约瑟夫·伊兹拉亚斯(1821——1911)和杨·巴尔多德·琼康(1819——1891)是现实主义派的杰出代表。伊兹拉亚斯的早期作品是以《圣经》和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油画,后期致力于以渔夫、工人、农民生活为题材的油画创作,着重刻画劳苦大众贫困、饥饿的生活和艰苦的劳动。他的主要作品有《海岸上渔夫的孩子们》、《渔夫返船》、《寡居》、《女裁缝》、《古老民族的后裔》等。琼康是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他曾在法国、荷兰、比利时创作,力图将每个国家的特征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其作品充满了现实性和抒情气氛。
第二、印象派美术:荷兰后期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是凡·高(1853——1890)。他早期创作了《教会的修士们》、《吃土豆的人》、《农妇》、等现实主义作品。《拉克洛风光》和《吸烟斗的人》是他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擅长用明亮的色彩、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块来表现事物,表达其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的情绪,即以色彩解释精神,然而又不惟色彩美。凡·高的代表作还有《向日葵》、《农民》、《桃花盛开》、《邮递员罗兰》、《囚徒放风》、《供应市市场之农圃》等。
6、比利时现实主义画家
19世纪比利时画坛在北欧国家中效为活跃。比利时现实主义画家中的最伟大代表是康斯坦丁·麦尼埃(1831——1905)。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深刻地刻画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劳动人民的形象。麦尼埃的代表作有《农民战争》、《乌格尔的冶炼》、《烈日矿工》、《持锹女矿工》、,搬运工》、《锻工》等。
7、瑞典的现实主义画家:19世纪瑞典画坛也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画家。安德列斯·佐恩(1860——1920)是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的画家。他擅长肖像画、风俗画,作品能抓住人物思想感情的瞬间变化和不同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佐恩在运用色彩语言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代表作有《加德纳女人》、《罗丹》、《安德斯爷爷》、《母亲》、《吸烟的女人》等。
8、俄国的绘画艺术:19世纪俄国社会风云激荡的政治环境对美术领域起了很大的影响。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渗透到绘画、雕刻等各方面,使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充分的、长足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画家。19世纪上半期的勃留洛夫、伊历诺夫、费多托夫等以其敏锐的思想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的作品。
卡·巴·勃留洛夫(1799——1852)最突出的绘画成就是肖像艺术画,如《克雷洛夫像》、《考古学家兰奇像》、《画家耶宁柯像》、《希施玛洛娃姐妹像》等。他还《庞贝的末日》、《意大利的早晨》和《意大利的中午》等作品。亚历山大·伊万诺夫(1806——1858)的作品有《基督复活与圣母显圣》、《基督显圣》、和《果戈理肖像》等。巴·安·费多托夫(1815——1852)的代表作《初获勋章的人》、《少校求婚》、《贵族的早晨》、《年轻的寡妇》等。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画坛上最有影响的画派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1871年10月第一次在彼得堡展出作品到1923年,该画派在俄罗斯各地举办了48次大型画展,展出了一大批反映人民现实生活和俄国历史,具有鲜明思想性、民主性和民族性的作品。俄罗斯巡回展画派中的生要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别洛夫、列宾、苏里柯夫等。
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极力主张将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并将这一主张贯穿于自己的实践中。他的代表作有《带马勒的农民》、《列夫·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在写作“最后之歌”》、《无法安慰的悲哀》、《看林人》等。别洛夫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最底层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和仇视。他的主要作品有《乡村传教》、《乡村教区的复活节》、《修道院食堂》、《巴黎捡破烂的人》、《出殡》、《家庭女教师来到商人家》、《三套马车》、《溺死的女人》等。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以批判主义的手法,在作品中深刻表现了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不可征服的民族力量,有力地鞭挞了黑暗的社会制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祭司长》、《伊凡雷帝和儿子伊凡》、《拒绝忏悔》、《宣传者被捕》、《不期而归》、《萨布罗什人写信给七耳其苏丹》、《音乐家莫索尔斯基肖像》是其不朽的代表作。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柯夫(1848——1916)擅长处理规模宏大的群众性历史场面和人物的刻画,并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变化为特征。他在作品中倾注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苏里柯夫的名作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西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和《斯切潘·拉辛》等。
9、波兰民族画派:19世纪东欧各国绘画艺术的共同特征体现在,紧密与本地区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爱国主义成为许多作品的主旋律。波兰民族画派的代表人物有马特义科、格雷姆斯基兄弟、勃兰特、格鲁特格尔等。马特义科(1838——1893)的《斯坦契克》、《时加尔卡的宣教》、《柯斯久舍格在拉兹拉维兹城下》等作品,用辛辣的语言讽刺和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及腐朽的统治阶级,激励人民的爱国热情。格雷姆斯基兄弟是现实主义油画家。马·格雷姆斯基(1846——1874)的代表作品是《骑兵的进军》和《女市民的葬礼》。亚·格雷姆斯基代表作品是《卸沙》、《晚祷》和《农家少女》等。勃兰特(1841-1915)的代表作是《波兰人和瑞典人作战》和《哥萨克直歌》等。格鲁特格尔(1837——1867)的代表作是《华沙》、》《战利品》和《战争》等。
10、匈牙利民族革命画:匈牙利民族革命画事业的奠基者是巴拉巴什(1810——1898)。他创作的革命家科苏特、诗人裴多菲、音乐家李斯特等肖像画充满了时代感,深刻提示了人物气质和精神世界。他以农民、吉普塞人为对象的风俗画也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蒙卡奇·米哈罗(1844——1900)的作品大多反映匈牙利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现面坚实豪放,色彩饱满,明暗强烈,开创了匈牙利民族绘画的新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死牢》、《夜间的流浪者》、《卷绷带的妇人》、《负薪的农妇》、《罢工》等。
11、罗马尼亚的民族绘画艺术:罗马尼亚的民族绘画艺术在反抗土耳其的斗争中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近代罗马尼亚有三位最著名的画家。阿蔓(1831——1891)是罗马尼亚第一个美术学校的创始人。他以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著名,代表作是《轮舞》、《农民》等。格列高莱斯库(1838——1907)善于将本国民族绘画传统与西方绘画技巧、艺术创作与人民生活实际紧密相结合,作品朴素真切,乡土气息浓厚,在艺术技巧上,用笔简练而奔放、色彩明亮而柔和。他的代表作有《农妇》、《荷锄的农民》、《老太婆的工作》、《穆斯切尔的农妇》等。安德列斯库(1850——1882)擅长表现农村生活,艺术表现手法出色,色彩处理得当,画面充满美感。
12、保加利亚民族绘画艺术:保加利亚民族绘画艺术是在摆脱土耳其统治后发展起来的。梅尔克维奇卡(1856——1938)和维申(1859——1915)对保加利亚民族绘画做出了重大贡献。梅尔克维奇善于以多变的艺术形式提示复杂多元的生活;维申更多着眼于农村和军事题材,成为军事画派的重要代表。维申的代表作有《反土耳其的巴尔干骑兵》、《巴尔干英雄史诗》、《柳列——布尔加斯战斗之后》等。
13、捷克的民族绘画艺术:捷克的民族绘画艺术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著名的风景画家如马奈斯(1820——1871)、柯萨列克(1830——1891)、马克热克(1832——1899)。赫都赛(1827——1981)的作品深受人民喜爱。但影响最大的是切尔马克(1830——1878)和阿列什(1852——1913)。切尔马克的代表作是《胡斯士兵的山口阻击》;阿列什的代表作是《乔治·普德布拉底和马特沃·柯尔沃诺的会见》和壁画稿《祖国》等。
14、南斯拉夫的绘画艺术:19世纪南斯拉夫较著名的油画家是维·卡拉斯(1821——1858)。他的作品一类较富有诗意,如《弹琵琶的少女》、《自画像》;一类则平淡无奇,如《小孩画家》、《商人克列西奇像》等。
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就这样,直到1941年8月7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逝世,他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位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其中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戏剧剧本.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1岁.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泰戈尔作品集》中译本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六个哥哥也均献身于社会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泰戈尔自幼厌恶正规学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学度过少年时代,1878年去英国学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1875)发表时,年仅14岁.1880年,19岁的泰戈尔便成为职业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1883),还有戏剧和小说等作品.这些早期伤品的特点是梦幻多于现实,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期,诗集《心中的向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诗篇《两亩地》(1894)的发表,标志着泰戈尔从宗教神秘主义走向深刻的人道主义.这一时期的诗作还有《金帆船》(1894)、《缤纷集》(1896)第5部抒情诗集和一部《故事诗集》(1900).此外,他还创作了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的《素芭》(1893)、《摩诃摩耶》(1892)、《最活着,还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杰作之林.
1901年,泰戈尔为改造社会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1912年,这所学校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由于英国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和8部英文诗集,其中《吉檀迦利》为诗人赢得世界性声誉.这一时期重要的诗集还有《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飞鸟集》(1916)等.1910年,泰戈尔又发表了史诗性长篇小说《戈拉》和象征剧《国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寻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发表了许多著名演讲.这时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诗,分别收在《非洲集》(1937)、《边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余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画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1941年4月,这位旷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写下最后的遗言《文明的危机》.同年8月7日,泰戈尔于加尔各答祖宅去世.
代表作
诗集:诗集《暮歌》、《晨歌》、《心中的向往》、《两亩地》、《金帆船》、《缤纷集》、《故事诗集》、《素芭》、《摩诃摩耶》、《最活着,还是死了?》等等
关于“泰戈尔的诗都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鲜佳佳”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泰戈尔的诗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泰戈尔的诗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飞鸟集《飞...
文章不错《泰戈尔的诗都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