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这张邮票是58年的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这张邮票是58年的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分类: 休闲/爱好 >> 收藏
问题描述:
各位好,我从老家找到一个邮戳是58年的信封,上面贴着一张橙色的邮票,面值8分,上面有一个戴帽子的钢铁工人,有谁知道他是那一年的吗?
解析:
您说的这枚邮票是1955年7月16日发行的普八其中的一枚,这套普通邮票全套9枚,分别有矿工、机械工人、空军战士、医务工作者、陆军战士、冶金工人、科学工作者、农妇、海军战士,全套市场价格目前为100元左右。普8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它是第一套新人民币面值的普通邮票,以前都是旧面值的邮票。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普通邮票能够再版,所以发行量比较大,价格不是很高。但是你说的这枚邮票“冶金工人”,有两种版式,图案一样,分别由上海印刷一厂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印制。上海印的称普8甲,数量很少,比较难得,市场价格较高。所以你要看看你的那枚实寄封上贴的是否是这种版式的邮票。
还有,作为实寄封,如果是寄出或寄入四川、贵州、新疆、 *** 等地的印刷品,价格会更高一点。所以这枚实寄封还是要好好保存。
此外,帮你在网上找了一些这套邮票的背景资料,是一篇研究文章,仅供参考: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我国实行币制改革,并在同一天开始兑换和使用新币。为了满足币制改革后邮政通信票的供应,经原邮电部门批准,并下发了207号文件,决定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六日发行一套新人民币面值的普通邮票,它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八套普通邮票,集邮界简称为“普8”。
由于普8发行时正处于新、旧币制交替的特殊时期,邮电部又没有自己的邮票厂,更重要的是新人民币已开始在市场流通,而邮政部门却无新币邮票供应。为了应付这种被动局面,普8邮票不得不在二个印刷厂印刷。同年(具体日期无定论,但肯定迟于普8邮票的发行日期),邮电部门为了保证平信8分面值邮票的供应,又委托上海印刷一厂加印“冶金工人”票,(原邮电部207文件无此票)上海版“冶金工人”与北京版“冶金工人”暗记、版铭、齿孔均不同,集邮界称其为“普8甲”。自建国以来,印刷邮票都是一套一厂,像普8这种一套邮票三厂印刷的现象,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普8发行后,由于使用量大,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多次加印,而不断加印促使邮票印版损耗的加剧,并在邮票用纸、刷色,以及齿孔等方面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在使用量最大的“冶金工人”票中表现尤其突出,这就为集邮爱好者研究普8,提供了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自几年前开始收集研究普8以来,就非常关注集邮报刊介绍普8的文章,但发现这方面的文章太少了,99世界邮展和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笔者认真观看了几部普票邮集,都没有发现真正称得上变体或小变体的普8邮票。齐齐哈尔有一位研究普8的邮友陈维春给我来信,说从来没有看到过一部重量级的普8的邮集。与近几年发行的普票相比,普8确定称得上是一套中规中矩的邮票,但由于普8冶使用时间长,发行量太大,它的变异现象就比较严重。收集、研究、发现这些变异票,能使我们更了解普8邮票在发行、印刷方面的情况。
(一)“普8冶”的齿孔和用纸
建国以来发行的普通邮票,几乎每套都存在着光齿、毛齿现象,但数量绝对不多。普8冶是个例外,毛齿票所占比例超过5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经过对大量实物观察,认为是邮票用纸不同造成的。
1984年第3期“集邮研究”刊登白而强先生发表的《新中国普通邮票的印刷》一文,白先生认为造成光齿与毛齿有二个原因。一是纸质关系,二是与打孔器有密切关系。他认为打孔器一次要打多张纸,当打孔针变钝时,上面的纸尚可打出完整的齿孔(光齿),中间的纸就多为毛齿,下面的纸则可能成为盲齿。
对第一个原因我十分赞同,从笔者收集大量的信销票来分折,普8冶共用过三种纸。第一,白纸,这种纸纸质坚韧,用手弹有铿铿声。第二,白薄纸,这种纸纸质发软,很薄,有透明感。第三,米**纸,这种纸纸厚色黄,即是新票也给人一种陈旧感,这种纸绝对不是用来印制邮票的。笔者通过对实物分析,发现白纸印刷的邮票几乎全部是光齿,而白薄纸和米色纸基本都是毛齿。由此得出结论,邮票用纸决定了邮票齿孔状态。那些纤维短,纸性绵软,湿度大的纸是产生毛齿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原因。
印刷“普8冶”的是中国近代印刷公司,经查有关资料,该厂是第一次承印邮票。质量较好、专门用作印制邮票的白纸,因种种原因可能不会满足供应。再加上普通邮票印刷的随意性,急用时用其它纸张替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普8冶”有三种用纸的原因,也是产生大量毛齿的原因。
对白而强先生说的第二个原因,笔者不敢认同,打孔器稍一变钝,即可出现大量的毛齿和盲齿,这不可能。解放初期打孔器都是人工操作,他们在印刷过程中随时都要检验,而且又有专门的质检员。在当时印刷邮票是政治任务,相当于印制人民币,是相当严肃认真的工作,怎么能频繁地发生这种现象。另外,打孔器一次要打四五张纸,这不是普通邮票,同期发行的纪特邮票也是人工操作,也是一次打四五张纸,这些纪特邮票为什么没有出现毛齿和盲齿,这无法解释。
普8邮票(也包括其它普通邮票)出现大量毛齿现象,是普通邮票的特点所决定的。它的特点就是发行量大,使用时间长,印刷时间限制不严格,随需随印,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一种用纸,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发行的普8邮票。
(二)邮资图案变异
许多集邮者为收集不到一枚普8变异票而头疼,但笔者却在藏品中发现一枚邮资图案变异票,该票冶金工人下巴处有一小部分漏白。中国人民邮政国字内“或”下边一横变长。造成这种变异的原因大概有三。
1、邮票印版经长期使用,造成印版局部破损,使印版上的局部图案或文字变形。
2、修整母模时造成的。
3、压力不均。在拼版时未将每块版调整到同一水平上,造成印刷压力畸重畸轻或倾斜,印出邮票清晰程度不同。
以上三种原因都可能产生图案与文字变异,但笔者略倾向于第三个原因。
(三)票幅变异
笔者在数年前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记不得出处),说“普8冶”票幅有长幅、短幅之分。其实在我的藏品中不仅有长、短票,而且还有宽、窄票。长幅票票幅为25mm,短幅票为23mm。宽幅票票幅为22mm,窄幅票票幅为21mm。差异虽然不大,但出现在只有姆指大的邮票上面,确实是难得的。对票幅差异产生的原因,笔者深感力不从心,因为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也没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专家,所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待于继续研究,也希望同好来指点迷津。
(四)普8邮资明信片
普8片的全称是“普8型陆军战士图普通邮资片”。也有目录称它为“普8型军人图邮资明信片”。近几年,邮政部门为了便于集邮爱好者收集、整理,把普片按发行时间顺序编了号(给邮票、邮品编号是国人的习惯),笔者认为编号要有权威部门来确定,不能你编一个号,我也编一个号,这样容易造成混乱,而且极不严肃。就拿普8片来说,笔者最早看到给它编号的是中国邮票总公司邮票价格表(1993),编号为PP6,此编号沿用至今。1999年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陈志深先生编写的《中国片封简图鉴》,给普8片编号为PP5。200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邮资封片简目录》(狄超英编)给普8片的编号是PP4。三本书三个编号,应该相信谁?作为集邮者,我更愿意叫它的真实名称“普8型陆军战士图邮资明信片”。
关于普8片的发行情况,笔者估计该片曾多次印刷,因为币制改革,特别是在旧币邮资片简停止使用后,国内新币邮资片只有普8片,使用量肯定会增大,它究竟有几种版式一直没有定论。“集邮”1983年第10期刊登赵邦伍先生《新中国邮资明信片一览表》,该表列出普8片有二种版式,第一版刷色绿色,第二版刷色浅绿色,但赵先生没有提到二版之间的其它差异。陈志深先生在《中国片封简图鉴》一书中,也说普8片曾多次印刷,并可分好几个类别,但差异却只有刷色的深浅之分。笔者认为依据刷色的深浅,把普8片分为不同版式很不科学、不严谨,也没有说服力。邮学家吴风岗先生曾经说过:“有些使用时间较久或需要量较多的邮票,由于多次加印或由不同厂家承印,印刷色往往会有差异,甚至同一批印刷的邮票,有时也因油墨本身或调配上的原因会有差异。”(实用集邮辞典109页)。在邮票和邮资片中刷色深浅不同的现象较普通,例如:“普8冶”票的刷色就有深有浅,民居票、长城票刷色深浅现象也很普遍。总不能把这些邮票说成不同版式吧?邮资明信片也同样,在笔者收集的92贺年有奖明信片中,有的没有底色,有的甚至变成白猴。没有人把这些邮品说成是不同版式。
由于普8片大量被使用、消耗,目前邮市上已很难见到,在笔者收藏的数十枚普8片中,就发现一枚实寄片,其文字、图案、片幅都与其它片不同,现介绍如下:
1.邮资图变异:在 *** 战士军帽下方,有一明显凹处,就象邮票的齿孔,而且线条不流畅。笔者认为,这种变异决非印刷所致。
2.版幅变小:经测量,原版片幅是135×88mm,而该片片幅为134×87mm。
3.文字变异:邮资图右边“售价伍分”四个字有三个变体。(“价”字被涂,无法观察,)
4.片正面中间文字“右边只写收信人姓名地址”变小,笔划变细。
5.原版纸质薄而硬,再版纸质厚而软。
根据以上变异现象分析,笔者的结论是:该片在大量印刷期间,肯定原版破损严重无法修复,而又重新制版。否则,以上变异无法解释。
普通邮票不普通,这在集邮界内已形成共识。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陈国成先生的“中国人民邮政普通邮票”和吕景新先生的“新中国旧币值天安门普通邮票”一举获得大金奖,更激起了国内集邮者研究新中国普通邮票的兴趣。笔者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水平有限,虽然收集到实物,但对有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至今思而不解。笔者真诚希望邮界同好助我一臂之力,弄清普8票片差异的真正原因。
中国现阶段的女性地位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来说,还是很高的,首先是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和男性的平等地位得到了承认,国家又成立了专门保障妇女权益的机构妇联,从而保障了女性的就业和社会地位得到承认和肯定。
改革开放至今,在发达城市和地区基本上已经完全消除了重男轻女的现象,但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行,这种现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重男轻女其实就是落后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现在推行的全民九年制义务教育消除了愚昧和无知,女性权益得到了承认和肯定,而且在发达城市和受教育比较好的地区,女性的地位明显比男性甚至还要高。
就拿我们重庆市开州区来说,我们这里的经济条件和民众受教育程度普片较高,很多家庭在选择要孩子的问题上,更想生女儿,都说女儿是小公主,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就拿隔壁王哥家来说吧,他家里就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个儿子,平时王哥最心疼女儿了,每天下班回家,总是会给女儿买喜欢吃的零食,只要女儿想出去玩,立马就带她出去,每到过年过节,或者是女儿的生日,总是会送小礼物给她,那各种漂亮的衣服隔三叉五的给女儿买,简直要把宠上天了,可是王哥对自己的儿子却是冷若冰霜,儿子要买零食买玩具,通常都会被王哥一顿臭骂,然后就是给他讲一通艰苦朴素的大道理。
我见王哥如此重女轻男,很有些奇怪,就私下里问王哥为何要这么厚此薄彼,王哥对我说:女儿就得宠着,养女儿要当公主养,俗话说娇养女儿,穷养儿。
我很不解为何要娇养女儿?王哥这才说道:“女儿这么漂亮,稍微长大点,就有些坏小子打主意,你不把女儿脾气惯着点,那些坏小子稍微使用点甜言蜜语,花点小钱就把她骗走了,特别是缺乏父爱的女孩子,最容易被人欺骗感情,我之所以事事都宠着女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就是要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父爱。”
经过王哥这么一解释,我就明白了,至于说穷养儿子我就很好理解了,养儿子就得让他从小多吃苦,这样才能养成他勤劳的品德,要是儿子从小娇养着,长大了就是个好逸恶劳的废物。女性地位在中国现阶段发达地区总体地位还是很高的,家庭中很多都是女人当家,工作中,女性和男性的晋升机会是一样的,有些岗位甚至于女性明显晋升得比男性还要快,特别是一些服务行业,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以下事例证明中国现阶段女性地位普片比世界其他国家高
一、有专门的女性权益保障机关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国家设立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机构,另外在各级行政机关甚至是社区居委会又设立了妇女联合会,例如省妇联、市妇联、县妇联、村妇联、在社区妇联和村妇联,有专门的干部妇女主任从事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家机关中设立女性权益保障机构的国家。
二、有专门的保障女性权益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国家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对女性权益保障专门立法的国家。
三、生活中女性当家的家庭比较普片
就拿我们重庆市开州区来说,基本上,男人上班挣的钱,都要交个妻子保管,然后由妻子统一分配,所以女性在家里当家的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普片现象,这也充分体现出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四、女性在工作中得到肯定社会地位得到认可
出门在外,男人普片对女人表现得很尊重,就是坐公交车,你得离女人远远的,稍微挨着近一点,女人要是说你占便宜,那你就百口莫辩,这也是因为女性在法律上的权益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女人摸你碰你,不犯法,你要是摸一下女人碰一下女人,人家一报警,你就得遭关起来。
而在工作中,女生寝室有明令禁止男人不准入内,男生寝室,女人自由出入就可以,平时干活,男人干脏活累活,没人会重视,领导就装眼瞎,这女同事要是加班晚一点,或者是去给办公室饮水机换了一桶水啥的,领导马上就嘘寒问暖,一边夸赞其勤快,一边问累不累。
而且在同等职位上,女同事的晋升加薪明显比男同事要快,特别是在一些服务行业,尤为突出。
中国现阶段的女性地位比世界其他国家相对要高,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女性权益有专门的立法保障,而且还成立了专门保障妇女权益的机关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各级行政机关有专门的妇女干部妇女主任落实保障妇女工作。
关于“这张邮票是58年的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文贝贝”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这张邮票是58年的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这张邮票是58年的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分类:...
文章不错《这张邮票是58年的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