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教学反思

网上有关“《好的故事》教学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好的故事》教学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今天讲授了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好的故事》创作于鲁迅晚年时期,这篇散文同样要结合背景理解。

《好的故事》这篇课文,比较难懂。我的教学思路是尽可能地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式,在再三品读课文。

首先深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一篇文章,想要深入地了解文中意思,必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开始,我先出示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学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们就知道为什么作者写出一篇这样的文章了。

然后让生通过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首先引出梦境中的“好的故事”,接着集中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写梦中所见的“现在”“好的故事”。

最后,写“好的故事”的破灭。通过这个线索,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样一个“好的故事”。希望学生能根据这两节课的讲授学会结合背景分析文章中心思想。

《如何解读古代文学作家、作品》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扩展资料:

叶圣陶人物轶事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百度百科—叶圣陶

1首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作者们的情怀很大一部分是跟当时朝代的繁荣程度有关系的,大多有报效国家的思想,比如辛弃疾,多有描写沙场的诗词。

2要对作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作者有怎样的向往,就会有怎样的作品,只不过不同年龄作者所向往的也不同罢了。比如陶渊明,早起也热衷仕途,后来心灰意冷,寄情于田园生活,主动辞去了官职。

3要结合写作时的作者的处境以及环境的描写。所谓借景抒情,当你很好的解读了环境的描写,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自然一目了然。

4平时要多研究古代文学,增加自己的见识,才能更好的解读古代文学家们的作品。

关于“《好的故事》教学反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和梦幻的头像
    和梦幻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和梦幻”

  • 和梦幻
    和梦幻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好的故事》教学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好的故事》教学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今天讲授了...

  • 和梦幻
    用户080512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好的故事》教学反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