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全书篇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全书篇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No.1 孔子评传 作者:匡亚明 出版时间:1990.12
No.2 孙子评传 作者:杨善群 出版时间:1995.3
No.3 老子评传 作者:陈鼓应 白奚 出版时间:2001.7
No.4 墨子评传 作者:邢兆良 出版时间:1993.8
No.5 商鞅评传 作者:郑良树 出版时间:1998.12
No.6 孟子评传 作者:杨泽波 出版时间:1998.12
No.7 惠施 公孙龙评传 作者:杨俊光 出版时间:1992.5
No.8 庄子评传 作者:颜世安 出版时间:1999.12
No.9 屈原评传 作者:郭维森 出版时间:1998.12
No.10 荀子评传 作者:孔繁 出版时间:1997.11
No.11 吕不韦评传 作者:洪家义 出版时间:1995.9
No.12 韩非评传 作者:施觉怀 出版时间:2002.2
No.13 秦始皇(嬴政)评传 作者:于琨奇 出版时间:2002.2
No.14 张良 萧何 韩信评传 作者:张大可 徐日晖 出版时间:2002.5
No.15 贾谊评传(附陆贾 晁错评传) 作者:王兴国 出版时间:1992.1
No.16 董仲舒评传 作者:王永祥 出版时间:1995.9
No.17 刘安评传 作者:王云度 出版时间:1997.5
No.18 汉武帝评传 作者:庄春波 出版时间:2001.12
No.19 桑弘羊评传 作者:晋文 出版时间:2005.11
No.20 司马迁评传(附司马谈评传) 作者:张大可 出版时间:1994.6 No.21 刘向评传 作者:徐兴无 出版时间:2005.5
No.22 京房评传 作者:卢央 出版时间:1998.12
No.23 扬雄评传 作者:王青 出版时间:2000.12
No.24 桓谭 王充评传 作者:钟肇鹏 周桂钿 出版时间:1993.11
No.25 班固评传 作者:陈其泰 赵永春 出版时间:2002.5
No.26 张衡评传 作者:许结 出版时间:1999.1
No.27 王符评传(附崔寔 仲长统评传) 作者:刘文英 出版时间:1998.12
No.28 颜真卿评传 作者:严杰 出版时间:2005
No.29 何休评传 作者:黄朴民 出版时间:1998.12
No.30 张仲景评传 作者:郑建明 出版时间:2006.3
No.31 曹操评传 作者:张作耀 出版时间:2001.5
No.32 诸葛亮评传 作者:余明侠 出版时间:2004.1
No.33 王弼评传(附何晏评传) 作者:王晓毅 出版时间:1998.12
No.34 阮籍评传 作者:高晨阳 出版时间:1994.5
No.35 嵇康评传 作者:童强 出版时间:2006.4
No.36 郭象评传(附向秀评传) 作者:王晓毅 出版时间:2006.7
No.37 傅玄评传(附杨泉评传) 作者:魏明安 赵以武 出版时间:1996.3
No.38 陈寿 裴松之评传 作者:杨耀坤 伍野春 出版时间:1998.12
No.39 葛洪评传 作者:卢央 出版时间:2006.8
No.40 王羲之评传 作者:郭廉夫 出版时间:1996.9 No.41 范晔评传 作者:瞿林东 李珍 出版时间:2006.7
No.42 僧肇评传 作者:许抗生 出版时间:1998.12
No.43 慧远评传 作者:曹虹 出版时间:2002.5
No.44 陶弘景评传 作者:钟国发 出版时间:2005.7
No.45 范缜评传(附何承天评传) 作者:潘富恩 马涛 出版时间:1996
No.46 陶潜评传 作者:李锦全 出版时间:1998.12
No.47 拓跋宏评传 作者:程维荣 出版时间:1998.10
No.48 郦道元评传 作者:陈桥驿 出版时间:1994.4
No.49 刘勰评传(附钟嵘评传) 作者:杨明 出版时间:2001.5
No.50 萧统评传 作者:曹道衡 傅刚 出版时间:2001.12
No.51 贾思勰 王祯评传 作者:郭文韬 严火其 出版时间:2001.12
No.52 李世民评传(附魏徵评传)作者:郑学檬 卢华语 张宇 出版时间:2006.3
No.53 智顗评传 作者:潘桂明 出版时间:1996.2
No.54 玄奘评传 作者:傅新毅 出版时间:2006.8
No.55 孔颖达 颜师古评传 作者:申屠炉明 出版时间:2006.8
No.56 孙思邈评传 作者:干祖望 出版时间:1995.11
No.57 杜光庭评传 作者:孙亦平 出版时间:2005.3
No.58 成玄英评传 作者:强昱 出版时间:2006.6
No.59 惠能评传 作者:洪修平 孙亦平 出版时间:1998.12
No.60 法藏评传 作者:陈永革 出版时间:2006.8 No.61 刘知几评传 作者:许凌云 出版时间:1994.10
No.62 李白评传 作者:周勋初 出版时间:2005.4
No.63 鉴真评传 作者:郝润华 出版时间:2004.12
No.64 刘晏 杨炎评传 作者:齐涛 马新 出版时间:1998.12
No.65 陆贽评传 作者:王素 出版时间:2001.4
No.66 杜甫评传 作者:莫砺锋 出版时间:1993.10
No.67 杜佑评传 作者:郭锋 出版时间:2004.8
No.68 柳宗元评传 作者:孙昌武 出版时间:1988.12
No.69 韩愈评传(附李翱评传) 作者:卞孝萱 张清华 阎琦 出版时间:1999.4
No.70 白居易评传(附元稹评传) 作者:蹇长春 尹占华 出版时间:2002.5
No.71 刘禹锡评传 作者:卞孝萱 卞敏 出版时间:1996.1
No.72 张彦远评传 作者:许祖良 出版时间:2001.8
No.73 司空图评传 作者:王步高 出版时间:2006.7
No.74 范仲淹评传 作者:方健 出版时间:2002.2
No.75 李觏评传 作者:姜国柱 出版时间:1996.3
No.76 欧阳修评传 作者:黄进德 出版时间:1999.4
No.77 周敦颐评传 作者:梁绍辉 出版时间:1994.2
No.78 邵雍评传 作者:唐明邦 出版时间:1998.12
No.79 张载评传 作者:龚杰 出版时间:1996.3
No.80 司马光评传 作者:李昌宪 出版时间:1988.12 No.81 王安石评传 作者:张祥浩 魏福明 出版时间:2006.6
No.82 沈括评传 作者:祖慧 出版时间:2004.8
No.83 黄庭坚评传 作者:黄宝华 出版时间:1998.12
No.84 程颢 程颐评传 作者:卢连章 出版时间:2001.6
No.85 苏轼评传 作者:王水照 朱刚 出版时间:2004.9
No.86 徐渭评传 作者:周群 谢建华 出版时间:2006.8
No.87 岳飞评传 作者:龚延明 出版时间:2001.5
No.88 李清照评传(附赵明诚评传)作者:陈祖美 出版时间:1995.9
No.89 郑樵评 作者:徐有富 出版时间:1998.12
No.90 吕祖谦评传 作者:潘富恩 徐余庆 出版时间:1992.1
No.91 陆九渊评传 作者:祁润兴 出版时间:1998.12
No.92 陈亮评传 作者:董平 刘宏章 出版时间:1996.3
No.93 叶适评传 作者:张义德 出版时间:1994.12
No.94 朱熹评传 作者:张立文 出版时间:1998.12
No.95 杨万里评传 作者:张瑞君 出版时间:2002.3
No.96 辛弃疾评传 作者:巩本栋 出版时间:1999.4
No.97 陆游评传 作者:邱鸣皋 出版时间:2002.2
No.98 严羽评传 作者:许志刚 出版时间:1997.1
No.99 晁公武 陈振孙评传 作者:武秀成 郝润华 出版时间:2006.8
No.100 王嚞 丘处机评传 作者:唐代剑 出版时间:2001.3 No.101 成吉思汗 忽必烈评传 作者:杨建新 马曼丽 出版时间:2002.5
No.102 耶律楚材评传 作者:刘晓 出版时间:2001.10
No.103 许衡评传(附许谦评传) 作者:陈正夫 何植靖 出版时间:1999.4
No.104 文天祥评传 作者:修晓波 出版时间:2002.3
No.105 刘因评传 作者:商聚德 出版时间:1996.3
No.106 郭守敬评传 作者:陈美东 出版时间:2002.1
No.107 马端临评传 作者:王瑞明 出版时间:2001.12
No.108 吴澄评传 作者:方旭东 出版时间:2005.8
No.109 关汉卿评传 作者:李占鹏 出版时间:2000.5
No.110 刘徽评传(附秦九韶 李治 杨辉 朱世杰评传) 作者:周瀚光 孔国平 出版时间:1994.12
No.111 刘基评传 作者:周群 出版时间:1995.12
No.112 朱元璋评传 作者:黄冕堂 刘 锋 出版时间:1998.12
No.113 宋濂 方孝孺评传 作者:王春南 赵映林 出版时间:1998.12
No.114 宗喀巴评传 作者:王尧 褚俊杰 出版时间:1995.9
No.115 罗汝芳评传 作者:吴震 出版时间:2005.8
No.116 丘濬评传 作者:李焯然 出版时间:2005.6
No.117 陈献章评传 作者:黄明同 出版时间:1999.4
No.118 王守仁评传 作者:张祥浩 出版时间:1997.2
No.119 王艮评传 作者:龚杰 出版时间:2001.12
No.120 王廷相评传 作者:高令印 乐爱国 出版时间:1999.4 No.121 罗钦顺评传 作者:胡发贵 出版时间:2001.11
No.122 杨慎评传 作者:丰家骅 出版时间:1999.4
No.123 聂豹 罗洪先评传 作者:吴震 出版时间:2001.8
No.124 张居正评传 作者:刘志琴 出版时间:2006.8
No.125 王畿评传 作者:方祖猷 出版时间:2001.6
No.126 海瑞评传 作者:李锦全 出版时间:1994.4
No.127 李时珍评传 作者:唐明邦 出版时间:1991.3
No.128 戚继光评传 作者:范中义 出版时间:2004.9
No.129 李贽评传 作者:许苏民 出版时间:2006.8
No.130 潘季驯评传 作者:贾征 出版时间:1996.2
No.131 汤显祖评传 作者:徐朔方 出版时间:1993.7
No.132 吕坤评传 作者:马涛 出版时间:2000.12
No.133 朱载堉评传 作者:邢兆良 出版时间:1999.4
No.134 顾宪成 高攀龙评传 作者:步近智 张安奇 出版时间:1999.4
No.135 焦竑评传 作者:李剑雄 出版时间:1999.4
No.136 袁宏道评传(附袁宗道 袁中道评传) 作者:周群 出版时间:1999.12
No.137 王岱舆 刘智评传 作者:孙振玉 出版时间:2006.7
No.138 徐光启评传 作者:陈卫平 李春勇 出版时间:2006.8
No.139 宋应星评传 作者:潘吉星 出版时间:1990.12
No.140 徐霞客评传 作者:朱钧侃 潘凤英 顾永芝 出版时间:2006.8 No.141 刘宗周评传 作者:东方朔 出版时间:1999.4
No.142 张岱评传 作者:胡益民 出版时间:2002.5
No.143 方以智评传 作者:罗炽 出版时间:2006.3
No.144 陆世仪评传 作者:葛荣晋 王俊才 出版时间:1996.4
No.145 陈确评传 作者:王瑞昌 出版时间:2002.5
No.146 李渔评传 作者:俞为民 出版时间:1998.12
No.147 朱之瑜评传 作者:李苏平 出版时间:1999.4
No.148 顾炎武评传 作者:许苏民 出版时间:2006.3
No.149 段玉裁评传 作者:童莲池 出版时间:2006.8
No.150 万斯同评传(附万斯大评传)作者:方祖猷 出版时间:1996.1
No.151 傅山评传 作者:魏宗禹 出版时间:1995.9
No.152 王夫之评传 作者:萧萐父 许苏民 出版时间:2002.4
No.153 黄宗羲评传 作者:徐定宝 出版时间:2002.2
No.154 石涛评传 作者:韩林德 出版时间:1996.2
No.155 金圣叹评传 作者:吴正岚 出版时间:2006.8
No.156 梅文鼎评传 作者:李迪 出版时间:2006.3
No.157 颜元 李塨评传 作者:朱义禄 出版时间:2006.7
No.158 蒲松龄评传 作者:袁世硕 徐仲伟 出版时间:2000.11
No.159 吴敬梓评传 作者:陈美林 出版时间:1990.12
No.160 孔尚任评传 作者:徐振贵 出版时间:2000.6 No.161 康熙评传 作者:孟昭信 出版时间:1999.4
No.162 全祖望评传作者:王永健 出版时间:1996.1
No.163 惠栋评传 作者:李开 出版时间:1997.7
No.164 曹雪芹评传 作者:李广柏 出版时间:1998.12
No.165 郑燮评传 作者:王同书 出版时间:2002.5
No.166 戴震评传 作者:李开 出版时间:1992.8
No.167 袁枚评传 作者:王英志 出版时间:2002.5
No.168 章学诚评传 作者:仓修良 叶建华 出版时间:1996.3
No.169 钱大昕评传 作者:张涛 邓声国 出版时间:2006.8
No.170 纪昀评传 作者:周积明 出版时间:1994.9
No.171 赵翼评传 作者:赵兴勤 出版时间:2002.5
No.172 黄丕烈评传 作者:姚伯岳 出版时间:1999.4
No.173 崔述评传 作者:吴量恺 出版时间:2001.6
No.174 焦循 阮元评传 作者:陈居渊 出版时间:2006.6
No.175 龚自珍评传 作者:陈铭 出版时间:1999.4
No.176 林则徐评传 作者:林庆元 出版时间:2000.12
No.177 魏源评传 作者:陈其泰 刘兰肖 出版时间:2005.4
No.178 洪秀全评传(附洪仁玕评传)作者:崔之清 胡臣友 章友德 出版时间:1994.10
No.179 曾国藩评传 作者:梁绍辉 出版时间:2006.7
No.180 冯桂芬评传 作者:熊月之 出版时间:2004.9 No.181 何启 胡礼垣评传 作者:张礼恒 出版时间:2005.12
No.182 左宗棠评传 作者:孙占元 出版时间:1995.11
No.183 郭嵩焘评传 作者:王兴国 出版时间:1998.10
No.184 薛福成评传 作者:丁凤麟 出版时间:1998.12
No.185 王韬评传(附容闳评传) 作者:张海林 出版时间:1993.11
No.186 李鸿章评传 作者:谢世诚 出版时间:2006.8
No.187 翁同龢评传 作者:谢俊美 出版时间:1999.4
No.188 黄遵宪评传 作者:黄升任 出版时间:2006.7
No.189 邹容 陈天华评传 作者:朱庆葆 牛力 出版时间:2006.8
No.190 沈家本评传 作者:李贵连 出版时间:2005.3
No.191 张之洞评传 作者:冯天瑜 何晓明 出版时间:1991.12
No.192 黄兴评传 作者:萧致治 出版时间:2001.9
No.193 詹天佑评传 作者:经盛鸿 出版时间:2001.8
No.194 郑观应评传 作者:易惠莉 出版时间:1998.12
No.195 严复评传 作者:皮后锋 出版时间:2006.8
No.196 张謇评传 作者:卫春回 出版时间:2002.4
No.197 康有为评传 作者:马洪林 出版时间:1998.12
No.198 梁启超评传(附谭嗣同评传)作者:蒋广学 何卫东 出版时间:2005.7
No.199 章炳麟评传 作者:姜义华 出版时间:2002.5
No.200 孙中山评 作者:茅家琦等 出版时间:2001.5
因为竹子内空,这样有一个吸力,可以把巷道内的有毒气体排除,不仅仅是瓦斯。
煤矿内的气体主要有:
(1)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可燃烧,当含量在13%~75%时,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极毒,当其含量达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中毒死亡。《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24%。
(2)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遇火后能燃烧及爆炸;硫化氢极毒,它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及呼吸系统的粘液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66%。
(3)二氧化硫( 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及酸味的气体,同呼吸气管潮湿表皮接触能产生硫酸,刺激并麻痹上部呼吸气管的细胞组织,使肺及支气管发炎。《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05%。
(4)二氧化氮(NO2):为红褐色,易溶于水,是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25%。
(5)沼气(CH4):沼气是煤矿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叫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它比空气轻常聚集在巷道上方,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氧含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爆炸浓度一般为5%~16%。《规程》中对沼气容许浓度因在井下各点不同,后面详述。
(6)氨气(NH4):是一种无色气体,有似氨水的剧臭;它极毒,能刺激皮肤和上呼吸道并能严重损伤眼睛。《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 0.004%。
7)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微毒、稍有酸味的气体,它不助燃,也不维持久的呼吸,它比空气重,常聚集在巷道的下方及通风不良的下山尽头;易溶于水,生成碳酸,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5%。
竹子就是用来排除这些有毒气体的,而且可以增加巷道内的氧气,防止工人中毒!和发生瓦斯爆炸。
扩展资料:
《天工开物》哲学观点
《天工开物》主要根植于中国的固有文化传统。天工开物取自“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当时占正统地位的理学相异。
这种异端化的思想趋势,反映着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时代取向。但是,个人的思想可以有异于主流,却不能超脱于时代。古代素以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所以宋应星的文章中也处处体现出贵五谷轻金玉的思想。?
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潘吉星在《宋应星评传》中提到《天工开物·作咸》及《论气·气声五》都说“天有五气,以有五行”,认为水火土金木五行由相应的气而生,不是万物的最原始本原,又对五行或五气逐个分析,认为水火二气是较基本的。
宋应星在剖析水火土金木相互关系及过渡层次,即解决了“亦气亦形”这一物质过渡层次与形的物质过渡层次间相互关系及过渡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万物生成之理。
《天工开物·陶埏》指出:“水火既济而土和。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这是说靠水火对粘土的交互作用,烧结成陶瓷,供民日用。
潘吉星在《宋应星评传》中认为,宋应星论述生命自然界万物的生成机制,将生物分为植物与动物两大类,而在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中,植物即草木之属较为基本。他将动物按发展序列再分为虫鱼、飞禽、走鲁,最后是“万物之灵”的人。
他认为动物是从植物演化并生成的,而植物又是从无机物演化与生成的,归根到底是通过水火与土木交互作用而产生。宋应星写道:“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草木借水、土及火质(可燃的有机肥料)而成长。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述各种植物如稻、麦、麻、豆、桑、棉、葛、草本染料、油料植物、甘蔗、竹、构树及各种树木的种植,都是根据这一道理而进行的。
他更详细叙述了将这些植物借水火及金木石的交互作用而制成植物油、糖、衣料、染料、纸张、车船等产品以及木器、榨油器、糖车、纺织机、各种农具、蒸煮锅等工具及日常用品。
虽然谷物种植主要靠水、土及金木,但没有火气配合也还不行,这里火气以日照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阳光(阳气、火气)而阴雨(阴气、水气)绵绵,便会减产。
至于谷物加工及食品制造,离开水火与金木也是不行的。由于五气的交互作用,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象无机界万物一样,供民日用,也归根到底由元气→亦形亦气→形这这物质层次而生成的。
潘吉星在《宋应星评传》中认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叙述了从动物体制成各种产品的技术。根据他的哲学观点,动物界虽然比植物界属于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但究其物质本原仍不外是从元气、亦形亦气、形及草木这些物质层次而逐步生成、演变的。
虽然他没有告诉我们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些过渡。他在论述动物、植物及矿物界在构成上的物质统一性时,还谈到物质世界多样性的原因。
潘吉星在《宋应星评传》中认为,由于水火、土、金木这些物质要素相互间作用是千变万化的,故而产生众多的物。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述,许多自然物通过人工作用后,又产生难以数计的、自然界本身没有的物。用他的话说便是“或假人力,或由天造”(《作咸·盐产》)。
潘吉星在《宋应星评传》中提到,在谈到物质世界事物多样性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中写道:“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大意是说,大地之间,事物以万计,通过各种变化而形成完美无缺的世界,这恐怕不全是人力所能办到的。
他的“形万变而不穷”的哲学命题,现在可理解为有限元素原子以其万变无穷的结合方式构成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现代物质构造理论还证明一无论物质观是正确的,因为宇宙万物最终都由原子构成。
潘吉星在《宋应星评传》中认为,宋应星在发展万物生成及演变的自然哲学时,把他的哲理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用《天工开物》中所述30 种技术过程的实例来支持并解释他的哲学思想。这不但是中国历史中其他哲学家作不到的,而且象李时珍那样的大科学家也未能作到这一点。
他在阐述从最根本的元气经过亦气亦形及形再逐步过渡到无机世界和生命自然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万物生成与演变的图景,其基本过渡层次为:元气→水火→土→金木→无生物→草木(生物)→动物(高级生物)。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从无生物到生物这一质的转化。
百度百科-天工开物
关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全书篇目”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霜铎”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全书篇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全书篇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全书篇目》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