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领导知晓怎么表达?

网上有关“请领导知晓怎么表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请领导知晓怎么表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法一:把关键信息写到纸上

通过一张纸条将一切麻烦化解,可以将想要告知领导的关键信息写到纸条上,走身边双手将纸条递给领导,领导在演讲的时候打开纸条就能够瞬间了解问题的关键,甚至都不用打断自己的演讲。对于听众或者其他与会人员,这样的操作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也不会觉得突兀。

方法二:低调潜入

有些事情不方便写到纸条上,或者领导恰好在这个时候没有说话,那么可以选择慢慢潜入过去,这个时候要低调,保持对领导的尊重,同时还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到领导身边低声地把需要知道的事情告诉,说完之后领导有指示要立马去办,然后尽量不要影响在场人员,默默退出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直接打断

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地鲁莽,哪怕态度再好、语气再诚恳,直接打断领导讲话会让人感觉不舒服,领导肯定也会不满;

2、走到领导身边说

这种方式非常地突兀,因为大摇大摆地走过去,全场的注意力吸引,就算这个时候领导没说话也会感到十分无奈和尴尬;

3、和领导耳语

这是一种极为不礼貌的方式,因为和领导耳语会让现场气氛变尴尬,也会让会场上的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不够大气不够坦荡。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这句话的意思

一、概述

RIP协议的全称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二、该协议的局限性

1、协议中规定,一条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过15,这就使得该协议不能应用于很大型的网络,应该说正是由于设计者考虑到该协议只适合于小型网络所以才进行了这一限制。对于metric为16的目标网络来说,即认为其不可到达。

2、该路由协议应用到实际中时,很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这使得路由收敛很慢,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以后需要很长时间路由信息才能稳定下来。

3、该协议以跳数,即报文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衡量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路由,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为没有考虑网络延时、可靠性、线路负荷等因素对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三、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和特性

3.1、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

0 7 15 31

命令字(1字节) 版本(1字节) 必须为0(2字节)

地址类型标识符(2字节) 必须为0(2字节)

IP地址

必须为0

必须为0

Metric值(1—16)

(最多可以有24个另外的路由,与前20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

“命令字”字段为1时表示RIP请求,为2时表示RIP应答。地址类型标志符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为2,即地址类型为IP地址。“IP地址”字段表明目的网络地址,“Metric”字段表明了到达目的网络所需要的“跳数”。

3.2. RIP的特性

(1)路由信息更新特性:

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1,然后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IP地址”字段为0.0.0.0)。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值加1。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路由器每30秒发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以RIP应答的方式广播出去)。针对某一条路由信息,如果180秒以后都没有接收到新的关于它的路由信息,那么将其标记为失效,即metric值标记为16。在另外的120秒以后,如果仍然没有更新信息,该条失效信息被删除。

2)RIP版本1对RIP报文中“版本”字段的处理:

0:忽略该报文。

1:版本1报文,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若不符合规定,忽略该报文。

>1:不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仅处理RFC 1058中规定的有意义的字段。因此,运行RIP版本1的机器能够接收处理RIP版本2的报文,但会丢失其中的RIP版本2新规定的那些信息。

(3)RIP版本1对地址的处理

RIP版本1不能识别子网网络地址,因为在其传送的路由更新报文中不包含子网掩码,因此RIP路由信息要么是主机地址,用于点对点链路的路由;要么是A、B、C类网络地址,用于以太网等的路由;另外,还可以是0.0.0.0,即缺省路由信息。

(4)计数到无穷大(Counting to Infinity)

前面在RIP的局限性一部分提到了可能出现的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与过程。考察下面的简单网络:

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目标网络,A路由器的metric值为1,B路由器的metric值为2。当目标网络与A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而断掉以后:

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

A路由器会将针对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置为16,即标记为目标网络不可达,并准备在每30秒进行一次的路由表更新中发送出去,如果在这条信息还未发出的时候,A路由器收到了来自B的路由更新报文,而B中包含着关于C的metric为2的路由信息,根据前面提到的路由更新方法,路由器A会错误的认为有一条通过B路由器的路径可以到达目标网络C,从而更新其路由表,将对于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由16改为3,而对于的端口变为与B路由器相连接的端口。很明显,A会将该条信息发给B,B将无条件更新其路由表,将metric改为4;该条信息又从B发向A,A将metric改为5……最后双发的路由表关于目标网络C的metric值都变为16,此时,才真正得到了正确的路由信息。这种现象称为“计数到无穷大”现象,虽然最终完成了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很慢,而且浪费了网络资源来发送这些循环的分组。

另外,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metric值的最大值的选择实际上存在着矛盾,如果选得太小,那么适用的网络规模太小;如果选得过大,那么在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现象的时候收敛时间会变得很长。

3.3. 为了提高RIP性能的两项措施

3.3.1. 水平分割

在上面的“计数到无穷大”现象中,产生的原因是A、B之间互相传送了“欺骗信息”,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将这些“欺骗信息”去掉,那么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计数到无穷大”了吗。水平分割正是这样一种解决手段。

“普通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条路由信息是从X端口学习到的,那么从该端口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将不再包含该条路由信息。

“带毒化逆转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条路由信息是从X端口学习到的,那么从该端口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将继续包含该条路由信息,而且将这条信息的metric置为16。

“普通的水平分割”能避免欺骗信息的发送,而且减小了路由更新报文的大小,节约了网络带宽;“带毒化逆转的水平分割”能够更快的消除路由信息的环路,但是增加了路由更新的负担。这两种措施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3.2. 触发更新

上面的“水平分割”能够消除两台路由器间的欺骗信息的相互循环,但是当牵涉到三台或者以上的路由器时,效果就有限了。考察下面的网络:

+---+ +----+ +-----+ /-----\

| | | C +-------| D | -----|| E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E是目标网络

针对目标网络,各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分别如下:

A:3 C

B:2 D

C:2 D

D:1 直连

当D与目标网络之间发生故障中断以后,B和C都能正确的从D得到网络不可达的信息,但是,从上面的路由信息中可以看出,A虽然不会给C发送错误信息,但是A可能在未收到网络不可达信息之前就给B发送了路由信息,让B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A到达目标网络,继而又会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

触发更新就是为了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的一种改善,它的具体实现措施是:路由器一旦察觉到网络变化,就尽快甚至是立即发送更新报文,而不等待更新周期结束。只要触发更新的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大大的防止“计数到无穷大”的发生,但是这一现象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使用了触发更新以后,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的时候,网络中会出现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更新报文潮流,并最后中止于从未发生变化的路径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器。

3.4. RIP中的4个定时器

RIP中一共使用了4个定时器:update timer, timeout timer, garbage timer, holddown timer。

Update timer用于每30秒发送路由更新报文。

Timeout timer用于路由信息失效前的180秒的计时,每次收到同一条路由信息的更新信息就将该计数器复位。

Garbage timer和holddown timer同时用于将失效的路由信息删除前的计时:在holddown timer的时间内,失效的路由信息不能被接收到的新信息所更新;在garbage timer计时器超时后,失效的路由信息被删除。

另外,在触发更新中,更新信息会需要1到5秒的随机延时以后才被发出,这里也需要一个计时器。

四、RIP版本2简介

RIP版本2的报文格式如下:

0 7 15 31

命令字(1字节) 版本(1字节) 路由域(2字节)

0xFFFF(2字节) 验证类型(2字节)

验证(16字节)

地址类型标识符(2字节) 路由标签(2字节)

IP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IP地址

Metric值(1—16)

(最多可以有24个另外的路由,与前20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

版本2的RIP使用了版本1中“必须为0”的字段,增加了一些对于路由的有用信息,其主要新添的特性如下:

(1)报文中包含子网掩码,可以进行子网路由

(2)支持明文/MD5验证

(3)报文中包含了下一跳IP,为路由的选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故事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的意思为: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涝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只有不断学习,取各家之长,才能把字写得像龙、凤在纸上飞舞一般。

此句出自:《中国民间故事·柳公权练字》

故事内容简介:

北街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一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

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博得看客们阵阵喝彩。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脑儿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您为师,请收下我,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字画汤慌忙放下脚上的笔,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

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字画汤向小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我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

小公权把字画汤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他谢过字画汤,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自此,他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即位,柳公权得到唐武宗的赏识和重用,官至太子太保一职。柳公权去世后,皇帝追封为太子太师。

一、烽火传军情

简介: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鸿雁传书

简介: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

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

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

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让鸿雁捎去。

以上两则“鸿雁传书”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鸿雁传书”也就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了。

三、鱼传尺素

简介: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

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

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 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

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

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

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

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四、青鸟传书

简介: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五、黄耳传书

简介: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僧灵澈》:“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苏轼《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

元代王实普《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得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黄耳传书在后代也多次出现。

百度百科-古代通信

关于“请领导知晓怎么表达?”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夏旋的头像
    夏旋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夏旋”

  • 夏旋
    夏旋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请领导知晓怎么表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请领导知晓怎么表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法一:把关...

  • 夏旋
    用户080610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请领导知晓怎么表达?》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