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

网上有关“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要: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笔筒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下面来了解下。一、笔筒收藏材质有哪些

笔筒的材质多样,千姿百态,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

1、瓷质笔筒

瓷质笔筒是一次烧成品,品相和釉色是关注的重点,烧造工艺越难价值越高。

从年代上讲,明代笔筒纹样多以人物故事为主,也有酱釉和单色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笔筒,是近年来升值最快的佳品。在这一时期,制瓷业空前繁荣已达巅峰。康熙笔筒属藏家难得之物,市场上大量带康熙款和画风的瓷笔筒其实大多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仿造,鉴定两者区别必须从釉色、造型、画意笔法仔细研究。

目前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产的瓷笔筒存世量还很大,古玩市场上还常常可以看见。

2、木质笔筒

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瘿木、榉木等。最具价值的是紫檀、黄花梨笔筒。鉴别木笔筒除要懂材质外,还应熟悉雕工刀法。现在流行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但凡木质器,只要用料上乘,只要是硬木,就是好东西。

其实并不然,对于木笔筒还应从其工艺水平、年代早晚、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诸方面综合评估,用料的高档与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竹笔筒

目前最早的是南博藏明嘉靖、正德年间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朱松邻领采用的是圆雕竹刻工艺,刀法深峻,立意古雅。

现今古无市场多见仿制品,其水平只有能望名家项背。鉴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笔筒时代风格,然后是皮包浆与雕工,最后看款识。竹制笔筒随着时间与环境温湿度变化,表皮会起物理变化起皱不光整。

4、漆笔筒

北京故宫藏明历带朋“宣德”寄托款的戗金彩漆云龙笔筒为目前存世最早的漆笔筒,它的收藏价值在于笔筒制作工匠的名气,纹饰是创作还是仿作,其中镶嵌百宝的,还要看是否完整,有无后镶添补痕迹,原作无损品相佳则价高。

5、象牙、玉质笔筒

目前市场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玉质笔筒多见于清代。牙、玉笔筒鉴定方法与一般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与竹木雕鉴定法也有借鉴之处,或可按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因品美质优,屡创佳绩。

二、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

1、瓷笔筒:看胎看釉看画

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天启、崇祯时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器口器足处有暗刻纹饰为崇祯瓷笔筒的典型特征。

清顺治瓷笔筒传世品略少,但器型品种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品种极为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结合紧密,胎质细腻。无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见有干支款。

雍正、乾隆时期瓷笔筒传世品较清初要少,但制作精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器型,如六方形、扁方形、双联形等。如粉彩双联方胜形山水笔筒,为乾隆时笔筒的典型。此时期官窑器物多有纪年款,民窑则为干支款或堂名款。

瓷笔筒除了要看胎、釉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如:清雍正木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在2009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以699.4万元成交。清康熙青花万寿笔筒,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322万元成交。

2、竹笔筒:重时代风格和款识

竹是中国有着特殊文化意蕴的植物,与“梅、兰、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和“松、梅”一起则被称为“岁寒三友”,文人尤其崇尚使用竹雕笔筒。

目前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采用的是圆雕竹刻工艺,刀法洗练剔透,层次分明,起伏多变。继竹刻大家朱松邻之后,其子朱小松、其孙朱三松在嘉定竹刻中也颇负盛名。

清代竹刻艺术高度发展,竹刻名家层出不穷,清代竹刻笔筒继承了明代的优良传统,如清初的吴之_在继承嘉定“三朱”的同时,以浅浮雕突出主题,特别是留空为背景之法尤显北魏浮雕之神韵。如吴之_竹雕御马图笔筒,顾珏竹雕竹林七贤笔筒,为清代竹刻笔筒中的精品。

现今古玩市场多见仿制品,鉴定笔筒是否为名家之作,先看笔筒时代风格,然后是皮包浆与雕工,最后看款识。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周芷岩刻黄花梨竹石大笔筒,成交价竟高达873.6万元。

3、木笔筒:懂材质重雕工刀法

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沉香木、金丝楠木、红木、乌木、榉木等,以紫檀木、黄花梨木、沉香木等为贵。一般来讲,明代木笔筒做工朴素浑厚,刀法遒劲流畅,意境深幽,以紫檀、沉香木较为常见,纹饰以花卉居多。清代木雕笔筒则风格截然不同,雕法更加全面,有浅刻及浮雕、镂雕、阴刻综合技法,刀法更纤巧细腻,古朴典雅。

鉴别木笔筒除要懂材质外,还应注意雕工刀法、工艺水平、年代早晚和时代背景。目前古玩市场上普通的木笔筒成交价在1000元以内,而清代早期的黄花梨和紫檀笔筒则非常罕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件也不足为奇。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只清代沉香木高浮雕山水人物笔筒成交价为161万元。2012年北京嘉德春拍上,明代周翥金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木质笔筒的成交价排行榜。

4、漆笔筒:价值在于工匠名气

它的收藏价值在于笔筒制作工匠的名气,纹饰是原创还是仿作。其中镶嵌百宝的,还要看是否完整,有无后镶添补痕迹,原作无损品相佳则价高。如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花卉百宝嵌黑漆笔筒。该笔筒图案精美,布局讲究,是明代百宝嵌漆器的代表之作,显示了明代晚期漆工的高超技艺。该笔筒近乎立方体,口部是倭角正方形。平底无足,内外均髹黑漆,器壁四面选用螺钿片、寿山石、碧玉、绿松石、象牙等料,嵌出梅花、海棠等折枝花卉和蝴蝶,纹样精致绮丽,高雅不俗。

5、象牙、玉质笔筒:可借鉴竹木雕鉴定方法

以深雕、镂空和阴刻技法琢制山水人物等纹样,人物与景色相配,纹饰精致,层次丰富,布局繁密,立体感强。目前市场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玉质笔筒多见于清代,其中白玉笔筒价值最高。

鉴定方法与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借鉴竹木雕的鉴定方法,按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2007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交,创下了玉质笔筒和白玉雕刻的世界纪录,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笔筒的收藏最好能按不同材质而有所区别,如竹木笔筒当以清代为重点,传世品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选择笔筒的时候,要首选名家的作品。如清代的吴之_、周芷岩、顾珏等著名的竹刻家,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瓷质笔筒当以清代早中期为重点,特别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国时曾烧造过许多仿康熙、雍正、乾隆时的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需要收藏者分外留心。

嘉定竹刻的历史源流

摘要: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笔筒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下面来了解下。一、笔筒收藏材质有哪些

笔筒的材质多样,千姿百态,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

1、瓷质笔筒

瓷质笔筒是一次烧成品,品相和釉色是关注的重点,烧造工艺越难价值越高。

从年代上讲,明代笔筒纹样多以人物故事为主,也有酱釉和单色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笔筒,是近年来升值最快的佳品。在这一时期,制瓷业空前繁荣已达巅峰。康熙笔筒属藏家难得之物,市场上大量带康熙款和画风的瓷笔筒其实大多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仿造,鉴定两者区别必须从釉色、造型、画意笔法仔细研究。

目前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产的瓷笔筒存世量还很大,古玩市场上还常常可以看见。

2、木质笔筒

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瘿木、榉木等。最具价值的是紫檀、黄花梨笔筒。鉴别木笔筒除要懂材质外,还应熟悉雕工刀法。现在流行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但凡木质器,只要用料上乘,只要是硬木,就是好东西。

其实并不然,对于木笔筒还应从其工艺水平、年代早晚、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诸方面综合评估,用料的高档与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竹笔筒

目前最早的是南博藏明嘉靖、正德年间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朱松邻领采用的是圆雕竹刻工艺,刀法深峻,立意古雅。

现今古无市场多见仿制品,其水平只有能望名家项背。鉴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笔筒时代风格,然后是皮包浆与雕工,最后看款识。竹制笔筒随着时间与环境温湿度变化,表皮会起物理变化起皱不光整。

4、漆笔筒

北京故宫藏明历带朋“宣德”寄托款的戗金彩漆云龙笔筒为目前存世最早的漆笔筒,它的收藏价值在于笔筒制作工匠的名气,纹饰是创作还是仿作,其中镶嵌百宝的,还要看是否完整,有无后镶添补痕迹,原作无损品相佳则价高。

5、象牙、玉质笔筒

目前市场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玉质笔筒多见于清代。牙、玉笔筒鉴定方法与一般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与竹木雕鉴定法也有借鉴之处,或可按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因品美质优,屡创佳绩。

二、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

1、瓷笔筒:看胎看釉看画

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天启、崇祯时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器口器足处有暗刻纹饰为崇祯瓷笔筒的典型特征。

清顺治瓷笔筒传世品略少,但器型品种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品种极为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结合紧密,胎质细腻。无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见有干支款。

雍正、乾隆时期瓷笔筒传世品较清初要少,但制作精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器型,如六方形、扁方形、双联形等。如粉彩双联方胜形山水笔筒,为乾隆时笔筒的典型。此时期官窑器物多有纪年款,民窑则为干支款或堂名款。

瓷笔筒除了要看胎、釉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如:清雍正木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在2009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以699.4万元成交。清康熙青花万寿笔筒,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322万元成交。

2、竹笔筒:重时代风格和款识

竹是中国有着特殊文化意蕴的植物,与“梅、兰、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和“松、梅”一起则被称为“岁寒三友”,文人尤其崇尚使用竹雕笔筒。

目前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采用的是圆雕竹刻工艺,刀法洗练剔透,层次分明,起伏多变。继竹刻大家朱松邻之后,其子朱小松、其孙朱三松在嘉定竹刻中也颇负盛名。

清代竹刻艺术高度发展,竹刻名家层出不穷,清代竹刻笔筒继承了明代的优良传统,如清初的吴之_在继承嘉定“三朱”的同时,以浅浮雕突出主题,特别是留空为背景之法尤显北魏浮雕之神韵。如吴之_竹雕御马图笔筒,顾珏竹雕竹林七贤笔筒,为清代竹刻笔筒中的精品。

现今古玩市场多见仿制品,鉴定笔筒是否为名家之作,先看笔筒时代风格,然后是皮包浆与雕工,最后看款识。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周芷岩刻黄花梨竹石大笔筒,成交价竟高达873.6万元。

3、木笔筒:懂材质重雕工刀法

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沉香木、金丝楠木、红木、乌木、榉木等,以紫檀木、黄花梨木、沉香木等为贵。一般来讲,明代木笔筒做工朴素浑厚,刀法遒劲流畅,意境深幽,以紫檀、沉香木较为常见,纹饰以花卉居多。清代木雕笔筒则风格截然不同,雕法更加全面,有浅刻及浮雕、镂雕、阴刻综合技法,刀法更纤巧细腻,古朴典雅。

鉴别木笔筒除要懂材质外,还应注意雕工刀法、工艺水平、年代早晚和时代背景。目前古玩市场上普通的木笔筒成交价在1000元以内,而清代早期的黄花梨和紫檀笔筒则非常罕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件也不足为奇。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只清代沉香木高浮雕山水人物笔筒成交价为161万元。2012年北京嘉德春拍上,明代周翥金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木质笔筒的成交价排行榜。

4、漆笔筒:价值在于工匠名气

它的收藏价值在于笔筒制作工匠的名气,纹饰是原创还是仿作。其中镶嵌百宝的,还要看是否完整,有无后镶添补痕迹,原作无损品相佳则价高。如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花卉百宝嵌黑漆笔筒。该笔筒图案精美,布局讲究,是明代百宝嵌漆器的代表之作,显示了明代晚期漆工的高超技艺。该笔筒近乎立方体,口部是倭角正方形。平底无足,内外均髹黑漆,器壁四面选用螺钿片、寿山石、碧玉、绿松石、象牙等料,嵌出梅花、海棠等折枝花卉和蝴蝶,纹样精致绮丽,高雅不俗。

5、象牙、玉质笔筒:可借鉴竹木雕鉴定方法

以深雕、镂空和阴刻技法琢制山水人物等纹样,人物与景色相配,纹饰精致,层次丰富,布局繁密,立体感强。目前市场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玉质笔筒多见于清代,其中白玉笔筒价值最高。

鉴定方法与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借鉴竹木雕的鉴定方法,按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2007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交,创下了玉质笔筒和白玉雕刻的世界纪录,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笔筒的收藏最好能按不同材质而有所区别,如竹木笔筒当以清代为重点,传世品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选择笔筒的时候,要首选名家的作品。如清代的吴之_、周芷岩、顾珏等著名的竹刻家,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瓷质笔筒当以清代早中期为重点,特别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国时曾烧造过许多仿康熙、雍正、乾隆时的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需要收藏者分外留心。

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江南竹刻工艺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派:一是“金陵派”,二是“嘉定派”,以“嘉定派”更为繁荣。清代时,嘉定县城已成为竹刻工艺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原是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制作中能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他的儿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都继承此业。朱小松刻制“古仙佛”,世人评价很高。朱三松把父祖辈的传统技艺又推进一步,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无不精妙绝伦,具有新鲜灵动之感。后来,嘉定竹刻名家辈出,如明代的秦一爵、沈大生、侯崤曾, 清代的封颖谷、时大经、张学海,等等。嘉定竹刻极盛一时。

清康熙、雍正年间,嘉定竹刻名家辈出,技法更趋新颖。他们与晚明刻竹名家一样,大都精于书画,并遵循应物造型,随类赋色的艺术法则,大多数作品达到极物之体、尽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地。清乾隆年间,嘉定竹刻流派纷呈。或以工细见长,或以秀媚清雅为主,或以生动传神著称,风格各异,各有所长,见之于史籍的著名刻竹家,不下五十余人。其中,首推周颢。其行草跌宕奇伟,山水竹石尽得宋人名家神髓;镂刻山水树石丛竹,不假稿本,自成丘壑,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意境深邃,时为绝品。他是嘉定竹刻二百余年承上启下独辟蹊径的大师。

明正德、嘉靖年间,以雕镂为业的朱鹤以刀代笔,以竹当纸,融雕镂玉石之技和书画之法于刻竹,始创以深刻为特点的嘉定竹刻。其子朱缨,书画全能,刻竹师承家法,有出蓝之誉。所刻古仙佛像,可与吴道子的画媲美。朱鹤之孙朱稚征(号三松),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刻竹更胜于父祖一筹。嘉定竹刻传至三松一代“器物愈备,技法愈精,声名愈盛,而学之者愈众”。秦一爵和沈汉川、沈禹川昆仲,以及汉川之子沈兼,刻竹因师从稚征而名闻遐迩。

清道光之后,嘉定竹刻渐趋衰落,名家稀少,唯以时家后裔最为著名。时以成、时大经父子,刻阴阳文山水,遵前人规矩,清劲洒脱。时大经尤长于刻花果、酒杯之类。所制插屏、联对、珠盒、翎筒、图章、盛盘、奁具,工巧精雅独具一格。所创贴黄(将竹黄翻贴在竹器之外)为前人所未及。

民国以后,嘉定竹刻渐趋滞销,产品以贴黄为主,高雅之作寥若晨星。八一三事变后,刻竹店相继歇业。唯时文秀斋约维持至1947年。

新中国成立初,全县仅有潘行庸、叶田生等几位老竹人继续从事刻竹,赖以维持生计。1955年嘉定城区手工艺竹刻生产小组组成,是年底,有张迎尧等八位知识青年,入组从师学艺。张迎尧的《上冬学》笔筒1956年在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1981年,嘉定县工艺品公司建立由王威等组成的竹刻小组,着手培训竹刻艺人。1985年7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致信嘉定县人民政府,信中说:“嘉定竹刻历史悠久,有独到之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亟宜予以扶持和发展。”此后嘉定竹刻有了长足发展。

1999年春,嘉定州桥法华塔下,新开了一家名曰“新篁馆”的竹刻店,由竹刻艺人张伟忠开设,生意兴旺,使嘉定竹刻重放异彩。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采枫的头像
    采枫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采枫”

  • 采枫
    采枫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采枫
    用户080607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不同材质的笔筒如何辨别真伪》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