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

网上有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两系法是利用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作母本,恢复系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以获得杂种优势的方法。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基本上与三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相同,但由于两系杂交水稻所用的不育系属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其育性的稳定性受控于光温条件,在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以制种;在短日照低温下,不育系的育性发生转化,自交结实,繁殖本身,不能制种。因此,在两系制种时,要根据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点,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1)确定好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和抽穗扬花安全期。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最关键的技术是选择安全抽穗期。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天气的好坏,而且必须使母本处在稳定的不育期内抽穗扬花。为了掌握不育系稳定的不育期,首先必须明确导致该不育系不育的起点温度(如培矮 64s为 23.3℃,香 125s为 23.1℃),然后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分析,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必须日平均温度高于24℃,日最低气温不低于20℃,光照时数必须长于14小时,从而保证其育性安全转换为不育。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如在6月底至7月上旬抽穗,易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导致制种失败,如果在8月下旬抽穗,则大多数光温敏核不育系已进入转换期。因此,在稳定的不育期内再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然后根据安全抽穗期来确定父母本的播种期。培矮64s和香125s在长沙的安全抽穗期如表1。

表1 培层64s和香125s的安全抽穗期

(2)培育壮秧,建立高产群体结构。一是要秧田施足基肥,培育多蘖壮秧。每公顷秧田播父本种子150千克,母本112.5千克,秧田与大田比为1∶5;二是要插足基本苗,母本225万/公顷以上,父本60万/公顷以上。父母本行比为2∶16,尽量增加母本苗数,使有效穗达到300万/公顷;三是要合理施肥。前期重施基肥,一般施尿素150千克/公顷,碳酸铵300千克/公顷,氯化钾75千克/公顷,过磷酸钙375千克/公顷。中期一般在插后1周追施复合肥促分蘖,分蘖期父本再偏施一次肥,后期喷施壮籽肥。

(3)适量、适时喷施九二〇。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种子质量的关键是适时适量喷好九二〇,将母本穗层拉高至低于父本10~15厘米,提高异交结实率。当不育系始穗5%左右时,选择晴天上午喷施九二〇,用量视各个不育系对九二〇的敏感程度而定。如培矮64s属钝感型,需300克/公顷左右,甚至750克/公顷;香125s属敏感型,只需150克/公顷,连续2~3次喷完。

(4)去杂去劣,确保种子质量。两系制种除注意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外,还需特别注意自身混杂(即同一植株上产生杂交种和不育系种子)。在采用三系制种的防杂保纯措施外,对不育系自身混杂还应采用下列防杂保纯措施:一是若不育系在幼穗分化期由于遇低温所引起育性波动,应采用化学杀雄法控制自交结实;二是要高标准培育“早、匀、齐”的壮秧,做到早分蘖,分蘖齐,抽穗齐,避免抽穗不整齐而造成自身混杂;三是适时收割,避免由不育植株的地上节长出的分孽苗正常结实而造成自身混杂。

请概括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经过

用恢复系作父本和不育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的过程,叫做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

(1)选好本田。制种田要根据隔离条件的要求,选择水利条件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病虫害少、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大面积成片田制种,避免用望天田、新开田和病害重的田作制种田,特别注意要没有水稻的植物检疫对象,如细条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

(2)搞好隔离。水稻花粉粒小而轻,能随风飞扬,花粉的传播距离很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传播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据对花粉隔离的试验结果:距离10米的,花粉混杂率为5.2%;距离20米的,花粉混杂率在2.3%,距离30米的,花粉混杂率降到1%;距离40米以上的,才能杜绝异种花粉自然杂交。所以,制种田周围50米以内,除父本外,不应有其他水稻品种,才能使不育系在开花期间,只接受单一父本的花粉,保证种子的纯度。

(3)选择父母本最佳的抽穗扬花期,使花期相遇。这是关系到制种产量高低和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根据父母本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安排好它们的抽穗扬花授粉期。其次,要根据父母本各自从播种到始穗所需要的天数、叶龄、有效积温倒推,算出父母本的播差期和播种期。再次,要根据父母本各自的适宜秧龄期确定出适宜的插秧期。

(4)搞好父母本花期预测与调节。父母本的生育期除受父母本遗传特性所决定外,同时还受到气候变化、土壤性质、秧苗素质、秧龄长短、插秧深浅、肥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使父母本的抽穗期比原计划提早或推迟,造成花期不遇或不能全遇。因此,必须在原先安排的播差期基础上,认真搞好花期预测,及早发现问题,争取主动,及早采取调节措施,以达到花期全遇的目的。

(5)辅助授粉。制种面积大时,为掌握开花时机,不延误授粉时间,可用拉绳索赶粉的办法辅助授粉,增加结实籽粒。具体操作为:用一根0.4厘米直径的尼龙绳,在绳子中间悬吊一个光滑的矿泉水瓶子,在瓶子里装入沙或水,田大的少装一些,田小的多装一些,以每秒1~2米的速度沿逆风紧拉绳索匀速赶粉。如果上午阴雨,下午突然转晴时要抢晴快赶重赶;多云阴天慢赶轻赶;高温暴雨有花开时也要赶粉,做到有粉必授。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避开干扰,依靠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带领助手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0年奋战,终于攻克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难题。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由此,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0年以来,袁隆平又先后育成“威优64”、“威优49”等几个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多抗新组合。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挂帅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1998年,袁隆平主持的长江流域两系法杂交早籼稻选育研究获得突破,育成优质、高产、早中熟的两系早籼稻组合,为解决长期以来长江流域早籼稻米质不好、产量不高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袁隆平出任首席责任专家;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现正朝着百亩示范片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努力,计划到2010年实现。

关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瑾萱心的头像
    瑾萱心 2025年08月14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瑾萱心”

  • 瑾萱心
    瑾萱心 2025年08月1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瑾萱心
    用户081408 2025年08月14日

    文章不错《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