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果蕨的形态特征

网上有关“荚果蕨的形态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荚果蕨的形态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植株高70-110厘米。根状茎粗壮,短而直立,木质,坚硬,深褐色,与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4-6毫米,先端纤维状,膜质,全缘,棕色,老时中部常为褐色至黑褐色。叶簇生,二形:不育叶叶柄褐棕色,长6-10厘米,粗5-10毫米,上面有深纵沟,基部三角形,具龙骨状突起,密被鳞片,向上逐渐稀疏,叶片椭圆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50-100厘米,中部宽17-25厘米,向基部逐渐变狭,二回深羽裂,羽片40-60对,互生或近对生,斜展,相距1.5-2厘米,下部的向基部逐渐缩小成小耳形,中部羽片最大,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无柄,羽状深裂,裂片20-25对,略斜展,彼此接近,为整齐齿状排列,椭圆形或近长方形,中部以下的同大,长5-8毫米,圆头或钝头,边缘具波状圆齿或为近全缘,通常略反卷,叶脉明显,在裂片上为羽状,小脉单一,斜向上,叶草质,干后绿色或棕绿色,无毛,仅沿叶轴、羽轴和主脉疏被柔毛和小鳞片,羽轴浅棕色或棕禾秆色,上面有浅纵沟;能育叶较不育叶短,有粗壮的长柄(长12-20厘米,下部粗5-12毫米),叶片倒披针形,长20-40厘米,中部以上宽4-8厘米,一回羽状,羽片线形,两侧强度反卷成荚果状,呈念珠形,深褐色,包裹孢子囊群,小脉先端形成囊托,位于羽轴与叶边之间,孢子囊群圆形,成熟时连接而成为线形,囊群盖膜质。

大神,这是什么植物?请问是属于草药吗?

蕨类植物的特征: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2、根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

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

4、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当你走在野外,看到路边或林下有一株如拳头般卷曲的幼叶,或者不经意间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的叶背有许多棕色虫卵状的结构(孢子囊群),或者仔细观察到某种草本植物的叶背(特别是叶柄基部)生有一些棕色披针形的毛状结构(鳞片),这些植物都是蕨类植物。可以说,识别蕨类植物的三把金钥匙是:拳卷幼叶、孢子囊群、鳞片。

蕨类植物的一生要经历两个世代,一个是体积较大、有双套染色体的孢子体世代,另一个是体积微小、只有单套染色体的配子体世代。蕨类的孢子体也就是我们一般熟悉的蕨类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孢子囊群等结构,其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即形成具有单套染色体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借风力或水力散布出去,遇到适宜的环境,即开始萌发生长,最后形成如小指甲大小的配子体,配子体上生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精子器里的精子,借助水游入颈卵器与其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受精卵,如此又进入孢子体世代,即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长成独立生活的孢子体。

1. 孢子囊群 是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在小型叶蕨类中单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较进化的真蕨类,孢子囊一般着生在叶片的下表面,边缘或集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往往由多数孢子囊集成群,其形状与颜色也各式各样,又称孢子囊群,大多数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特化成孢子果。多数发育成熟的孢子呈棕色或褐色,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发芽力,但发芽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少数种类的孢子为绿色,这类孢子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天,应即采即播。大多数蕨类植物的孢子同型,卷柏与少数水生蕨类的孢子异型。多数孢子囊群的外面有孢子囊群盖保护。

2. 鳞片与毛类 在蕨类植物的茎、叶、孢子囊体及孢子囊群盖上着生各种各样的鳞片与毛类,它们对这些器官起着保护作用,也是进行类群与物种划分的主要根据。鳞片是由单细胞组成的薄膜片状物,多出现在基部的根状茎和叶柄上,有各种形状与颜色,其表面有大小、透明或不透明的多边形网眼,边缘有齿或无齿。其类型可分为毛状原始鳞片、细筛孔鳞片和粗筛孔鳞片等。蕨类植物毛的类型很多,多出现地叶柄、叶轴、叶脉以及上下叶面上。其类型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针状毛、有由多细胞组成的节状毛、有分枝带长柄的星状毛、也有丝状柔毛及顶部带腺体的腺毛等。

3. 叶 蕨类植物的叶形千差万别,有小型叶与大型之分,小型叶如松叶蕨、石松等的叶,没有叶隙与叶柄,只具一个单一不分枝的叶脉,小型叶的来源为茎的表皮细胞而成,为原始的类群。大型叶大都由叶柄与叶片两部分组成,有维管束而叶隙,叶脉多分枝,其来源是多数顶生枝经过扁化而形成。多数蕨类植物均属此类。它的叶柄为一般为圆柱形,有些种类叶柄与叶片分不开,近无柄。叶片由叶脉与叶肉两部分组成,叶片的分裂方式多种多样,有不分裂的单叶,也有各种羽状分裂的复叶。蕨类植物的叶片按功能可分为营养叶与孢子叶,营养叶又叫不育叶,主要功能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孢子叶又叫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与孢子。有些蕨类植物的营养叶与孢子叶是不分的,而且形状完全相同,叫同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形状完全不同的称为异型叶,异型叶比同型叶高等。另外,有些种类的叶片末端或叶表面还能产生芽孢形成新的植株。

4. 根状茎 蕨类植物的茎多为根状茎,只有少数种类具有高大直立的地上茎,如苏铁蕨、桫椤等。另外,少数原始的种类兼具根状茎与气生茎。根状茎形状多种多样,生长在地下的通常粗而短,生长在地表的多成葡匐状。葡匐茎粗壮的内含有大量的水分与有机物,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葡匐茎细小的,仅含少量水分与有机物,能沿着地表、岩石面、树干等攀援生长。茎中具有各种各样的维管组织,现代蕨类中除极少种类如水韭、瓶尔小草外,一般没有形成层的结构。大多数蕨类植物的根状茎都具有无性繁殖新个体的功能。

5. 根 蕨类植物的根除极少数原始的种类为假根外,大多为具有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但没有真正的主根。根通常生长在根状茎上,只生长在土壤的表层,因此其保水能力较差。蕨类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与养料的作用,有些种类的根还可以萌发幼苗并形成新的植株。

大车前(学名:Plantago major L.)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具须根。基生叶直立,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端圆滑,边缘波状或不整齐锯齿;叶柄明显长于叶片。花茎直立,穗状花序占花茎的1/3-1/2;花密生,苞片卵形,较萼裂片短,二者均有绿色龙骨状突起;花萼无柄,裂片椭圆形;花冠裂片椭圆形或卵形。蒴果椭圆形,种子8-15,少数至18,棕色或棕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草地、草甸、河滩、沟边、沼泽地、山坡路旁、田边或荒地,海拔5-2800米。分布欧亚大陆温带及寒温带。以全草入药,在秋季采收全草,采收时挖起全株,洗净泥砂,除去枯叶,晒干即可。

(概述图)

中文学名

大车前

拉丁学名

Plantago major L.

别称

钱贯草,大猪耳朵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车前目

车前科

车前属

大车前

分布区域

分布欧亚大陆温带及寒温带,在世界各地归化。

命名及年代

L,1753

关于“荚果蕨的形态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岚醉旋的头像
    岚醉旋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岚醉旋”

  • 岚醉旋
    岚醉旋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荚果蕨的形态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荚果蕨的形态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植株高70-110...

  • 岚醉旋
    用户080608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荚果蕨的形态特征》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