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里希特的自评

网上有关“格哈德·里希特的自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格哈德·里希特的自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位画家本人就是这么认为的。他16岁就离开学校,随着一个业余歌舞团体周游了全国各地,继而进入德累斯顿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里希特早期的一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巨大作品今天还在那里一个卫生保健博物馆里熠熠生辉。他在杜塞尔多夫拜在德国伟大的现代派画家K·O·格茨的门下继续深造,并与画家希林基·帕列莫、齐格玛·波尔克以及康拉德·吕克结为艺术之友。里希特在过去的40年内跳跃式地变换着绘画风格和题材。当60年代德国激烈争论重新扩军备战时,他画了美国飞机的“野马梯队”,他画了穿上德国国防军制服的“鲁迪大叔”,画了患有痴呆症的“玛丽安妮大娘”。当概念艺术和极简抽象艺术宣判绘画死刑时,他就转向抽象画。80年初“新疯狂派”盛行时,他画了静静燃烧的蜡烛。90年代,他展示给善良观众的是色彩鲜艳的风景画和他妻子圣母般怀抱婴儿莫里茨的肖像画。

无论是轮廓不明的速拍式家庭画,或是模糊不清的裸体男婴,无论是严谨的彩色田园风光,或是蒙上一层薄雾似的肖像、草地和云彩,都可以隐约地感到复制的现实社会,表现出艺术家的绘画特征既精确细致又与之保特距离的工作风格。法国报刊评论他的作品是“分毫不差的德国风格”。

里希特是一位变化多端的艺术家。他极力控制自己,拒绝照搬照套他人的风格,如同“甲壳虫”那样细致地选择每一个主题。在寻找现实后面的世界的道路上,使里希特把绘画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思考”。他抱怨说:“最好的主意经常会完全无法实现。”这是指他曾打算在适当时候和他的朋友康拉德·吕克把集中营遇难者的油画和一些**照片并列陈列出来。这两个不同主题的材料早已收藏在他巨大的名为“地图册”画库里,里希特还没有找到为实施这个打算在道德上或是形式上的解决办法。1995年以来,里希特的15幅油画已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它们也是这次里希特作品回顾展的组成部分。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的作品。他对照片和灰色的运用立刻引起了注意,随即着手查阅与他相关的资料,可惜,中文资料如此之少,可见国内对这位艺术家的介绍远远不够。国外情况恰恰相反,里希特已经成为当今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在网上有他的个人网站(英文和德文),同时西方也出版了众多研究里希特的文章和书籍,如Storr,Robert的《GerhardRichert:FortyYearsofPainting》,Elger,Dietmar的《GerhardRichter,Maler》等。中国批评家和艺术家如此漠视里希特的存在,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里希特的创作风格多变,不符合中国艺术家统一的、系列性的创作标准。这也就是说风格多变不符合中国市场需求,艺术家要得就是统一,要得就是个人符号的标签,更进一步说,中国大多数艺术家画的就是个人“符号”;其二,多数人认为里希特不过是个照片画家,画画照片罢了,现在中国艺术家都画照片。

格哈德·里希特《二十五种颜色》 铝板 48.5x48.5cm 2007

以上两个原因或许能使人们察觉到多数中国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弊病之一,即缺少深层次的艺术史逻辑。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艺术都应区别于他人,而具有独特性,这当然是正确的是,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他们却把独特性定位在图像的更替上,这就犯了浅尝辄止的错误。艺术史的逻辑是建立在方法论不断更替的基础之上的,而非简单的图像更替。这同时也是批评家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中国现在的某些批评家一直热衷于呼吁图像时代的到来和视觉的转向,并举办了一系列展览来证明这种趋势,殊不知这都是新瓶装旧酒的伎俩,并没深入到方法论的角度讨论问题。他们紧紧扣住消费时代这个主题来做文章,殊不知却犯了庸俗社会学的错误。从表面上看来消费时代是当代艺术的上下文,但是,一个消费时代的帽子不知遮盖了多少足以表现本质的细节。 里希特带给人们的不是他创作了什么,而是他如何创作的,也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这个方法论之所以有意义,是建立在中国当代艺术不断媚俗的上下文之中。能够带来艺术史转向的并非是图像表面的差异性,而是方法论的置换。里希特至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论视角。

格哈德·里希特的艺术转型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绘画在世界各地的画廊或者博物馆展示,但是只有少量的画作才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下面分享世界上最奇葩的画。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1

  1、无题油画

 详细介绍:这幅无题油画出自艺术家罗伯特·雷曼之手,它的出现让许多艺术界人士为之震惊,几乎空白的画质上只有一些杂乱的线条。

  2、橙,红,黄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出自马克·罗斯科之手,是一副抽象画作,这个作品的价值也是达到了5.47亿人民币,让很多人特别疑惑,不知道其意义在哪里。

  3、血红色的镜子

 详细介绍:这是由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所创作的作品,据称属于写实主义,但是普通人看着会觉得非常奇葩,完全不懂里面的含义。

  4、1948年第五号

 详细介绍:这是著名艺术家波洛克的代表作品,和传统的画作不一样,是用“滴洒法”画在画布至上,手法非常的特殊,线条虽然杂乱但是其实是很有章法,给人一种独特的逻辑线条美。

  5、黑板

 详细介绍:《黑板》是抽象艺术大师塞·汤伯利的代表作品,艺术价值达到了4.5亿人民币,这个作品看起来像小孩子画得涂鸦,但是艺术家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玩性”表达方式。

  6、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出自著名抽象画家毕加索之手,里面的人物为毕加索的情妇华特,作品主要是描述了毕加索本人对华特那种隐晦却又深沉的爱意。

  7、无题

 详细介绍:这个作品是由著名抽象画家Franz Kline所创作,看到你可能会很震惊,不知道画得是什么内容,据称是描述了一个瞬间发生的动作。

  8、睡莲

 详细介绍:《睡莲》是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它关于《睡莲》的画作有近93副,这幅作品也成分展现出了睡莲和睡眠的和谐美感,在20世纪初期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更是创下了5.57亿人民币的价格。

  9、多拉·马尔和猫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是毕加索在1941年所创作的,据称作品中的主人公是毕加索的情人,在创作时两人正处于热恋中,在2006年的苏富比拍卖行上创下了6.6亿人民币惊人的价格。

  10、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为一个三联画,是培根为自己的对手弗洛伊德而创作,展现出了两个艺术家之间的情感和艺术对话,因此被称作是“一幅伟大的作品”。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2

  米开朗基罗大型壁画《末日审判》

 1、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Buonarroti Simoni。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米开朗基罗传》出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达芬奇《蒙娜丽莎》

 2、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壬申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语发音:[leo?nardo da ?vint?i] ?pronunciation(帮助·信息)),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城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

  鲁本斯《上十字架》

 3、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伦勃朗《夜巡》

 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 P.拉斯特曼,1625 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安格尔《大宫女》

 5、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法国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当时,大卫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

 6、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莫奈《日出印象》

 7、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梵高《向日癸》

 8、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9、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达利《记忆的永恒》

 10、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3

  1、——列奥纳多·达·芬奇。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在巴黎每年被六百万人参观。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2、《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这个世界著名的画是没有显示在博物馆,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该画是由最著名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晚了15世纪。这幅画描绘了耶稣和他的门徒的最后的晚餐的场景。

  3、《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

 《创造亚当》(Creation of Adam)是整个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画《创世纪》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又名星月夜、星夜)——文森特·威廉·梵高

 这幅梵高最为著名的风景油画,原名《星月夜》,或《星夜》、《星光灿烂的夜空》,但在中国的美术爱好者习惯称之为《星空》,本作品创作于1889年6月的圣雷米一家精神病院里。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种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5、《尖叫》——爱德华·蒙克

 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则,那紧紧缠绕他的整个孤独,或许能稍稍地得以削减。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

  6、《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记忆的永恒》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因为这个画面在我们头脑中很难被抹去。在这个凄凉而漫无边际的梦境中,坚实的物体莫名其妙地变软,金属变得像腐败的肉,甚至招来了蚂蚁。达利娴熟地控制着他称之为“愚弄眼睛的技巧”,用一种他所谓的“最不容辩驳的精确性”去描画,为的就是“对混乱进行秩序化,从而使现实世界彻底失去其可信性”,这是标准的超现实主义的追求目标。然而画面中也包括一些指认得出来的现实:远处金色的峭壁是卡塔罗尼亚的海滨,达利的家乡。

  7、《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梅尔

 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她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凝视着我们。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融化在这脉脉的凝望中,物我两忘。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梅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于她的神秘,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而画家又是在怎样的心情下画下了这样的作品。

  8、《夜巡》——伦勃朗

 伦勃朗作于1642年的油画《夜巡》是他一生中最著名也最受争议的作品。当时,他接受了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队成员画一幅群像的订件。伦勃朗在构图上一反陈规,画面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巧妙的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某种神秘感,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动,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作品因此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但是,此画的顾主们却对作品很不满意,因为每位射手都付了相同的钱,但画面并没有为他们安排相同的位置和清晰程度。因此他们要求修改此画,但遭到伦勃朗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将伦勃朗告上法庭,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引起轩然大波。

  8、《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

 这幅《没胡子的自画像》是凡高的最后一幅自画像,画于1889年,这一年他的母亲70岁。虽然早年因为一些矛盾引起母子关系紧张,平时不常联系,但在母亲生日那天,为了让母亲对自己的健康放心,凡高决定送一张自画像给她。凡高把自己画得比现实中要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都无法掩饰他眼底的绝望和孤独。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了自己的墙上。

  10、格尔尼卡——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 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与康拉德?卢埃格一起,1966年里希特在法兰克福的Patio画廊以极具讽刺性的夸张标题“德国最优秀的画展”又展出了其作品。同一年,他与西格马尔·珀尔克在h画廊,1970年与布林基·巴勒莫在汉诺威市的Ernst画廊举办画展。早期在杜塞尔多夫时,里希特十分重视和其他艺术家的友谊及团结。他1964年已记下:“与思维和我相同的艺术家交流——一个团体对我很重要,否则一个人会一事无成的。我们的一部分理念是在交流中开发的。孤立地在一个村庄不适合我,人们依赖他们的环境。在此意义上,和其他艺术家的交流,特别和卢埃格与珀尔克的合作,对我来说很重要,它成为我所需要的信息交流的一部分。”不久,里希特放弃了最初跟随让·弗特里埃(JeanFautrier)及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非形象画风格。早在1962年末,新主题开始吸引住他的注意力。周刊里的媒体摄影提供给他一个用之不竭的、充满崭新的题材储藏。这种题材同时拒绝以前的无形式画对艺术家个人参与的一定要求。另外,题材的媒体性质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如里希特也在其后来的作品组甚至在其1976年起创作的作品,与似乎富于情感的抽象画都显示了这种距离。在60年代的照相现实性画中,他通过样板的媒体性质与绘画融合将该距离体现出来。此画法的最突出的特征是照相性的灰色及主题的不清晰性。在1963年画的“秘书”肖像及下一年画的“XL513”白颜色的边带指出该画原始资料的媒体性。在一些其他作品,如1965年彩色画“阿尔法·罗密欧”,格哈德·里希特甚至将样板的文体一部分融合在画里。

关于“格哈德·里希特的自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静容的头像
    静容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静容”

  • 静容
    静容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格哈德·里希特的自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格哈德·里希特的自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这位画家本...

  • 静容
    用户080609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格哈德·里希特的自评》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