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断狄仁杰有几部?

网上有关“神断狄仁杰有几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神断狄仁杰有几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4部,分别是:《神探狄仁杰1》《神探狄仁杰2》《神探狄仁杰3》《神断狄仁杰》(即第四部神探狄仁杰)。

1、《神探狄仁杰第一部》剧情简介

唐朝武则天年间,与突厥的战争结束,举国上下迎接突厥议和使团的到来。然而议和使团刚一入境,便被一股匪徒全部杀死,而匪徒假冒的使团却混进长安,登堂入室,于是一个旨在重新挑起战乱的巨大阴谋开始实施,武则天时代的权力争夺成了该剧的大背景,所有扑朔迷离的案件都发源于此。

2、《神探狄仁杰第二部》剧情简介

唐武则天年间,契丹犯境,烽烟迭起。将军王孝杰、赵文翙奉命出征御敌,武则天设宴以待志在必得。不料赵文翙所部两万人在绕道敌后的军事行动中,遭逢不幸神秘失踪,导致王孝杰部十万主力全军覆没。噩耗传来,举国震悚。

武则天当即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主持边事察查失败原因。对手奸诈诡谲,案情迷离百变。各色人等像走马灯一样神出鬼没,边情战事像霹雳火一样一触即发。狄仁杰凭着大智大勇,拨迷雾解疑团,挽危难战凶顽。终于挫败了一起分裂国家、引发战祸的巨大阴谋,受到举朝举国的赞美和爱戴。

3、《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剧情简介

唐武周年间,边事频仍,连年征战,大周朝国帑虚竭,守边将士军心不宁。狄公自连破幽州、并州、蛇灵、江州等一系列大案后,几经恳请,终于得武皇允准回老家并州修养。但李元芳耿直地向他指出,他没有这等享清福的命。狄仁杰在本次的故事中解决了凉州黑衣社劫军饷案和邗沟大运河官船沉没案?[6]。

4、《神断狄仁杰》剧情简介

突勒神秘部队突袭敦煌守卫,将守卫将士剔成白骨,不久,洛阳城内也发生此类案件,惊动天听,狄仁杰、李元芳等人勘察此案,却意外发现善金局与袭击的突勒人有关,如燕此时也在城外一座客栈遇到善金局马车,经过部署,狄仁杰抓获了其中一名突勒人,然而此人竟是突勒太子贺鲁,武则天派出内卫阁领凤凰严刑逼供。

此时武则天派出公主武元敏去突勒和亲,并带着礼物,黄金海兽戏波大盘,路上遭遇袭击,然而此时内卫捉到一名奸细,发现了吉利可汗赐予狄仁杰的虎头飞鹰戒指,狄仁杰被陷害指为内奸,被囚禁,狄仁杰使用计谋逃离洛阳,而经过事情的和亲队伍来到突勒,打开大盘之后,吉利可汗却死于盘内的毒箭。

狄公被诬,和亲失败,贺鲁成为可汗,善金局被屠灭,烧为白地,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可怕的阴谋。

扩展资料:

系列的主角介绍:

1、狄仁杰

唐武周时的著名宰相,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唐嗣,唐祚得以维系。一生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为国贡献卓著。他可谓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2、李元芳

追随狄公的正三品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狄仁杰的卫队长,武艺高强,善用链子刀、幽兰剑。虽不是男一号,但人们的关注度不次于狄仁杰.相比较其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更为大家所熟知。且他已经有了男一号的魅力,使人们对其念念不忘。他桀傲、严守礼仪、却也有孩子气的调皮、纯朴。他和狄仁杰是众人眼中的一对完美搭档。

3、武则天

至高无上的女皇,身处于权力之巅的她,知人善任,杀伐决断,精明睿智,颇具治国之才;又心狠手辣,多疑善变,任用酷吏。对狄仁杰可谓君臣际遇,不仅对狄仁杰信任有加,大力支持,多次给予其便宜行事、临机专断之权,狄仁杰也不可能屡破奇案。最后,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君臣关系可谓善始善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判狄仁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罗懋登[明](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明代小说家,字登之,号二南里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生平不甚可考。

罗懋登名人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酾剩酒,卧斜阳,满拚三万六千场。而今白发三千丈,还记得年来三宝太监下西洋。

今者东事倥偬,何如西戎即序。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春尽绿莎迷辇道,雨多苍荠上宫墙。遥知汴水东流畔,更有平芜与夕阳。

无修无证,无碍无说,无众生可度,无菩提可人。

诸法空相,无舍无受,无无舍,无无受。

吾本来兹土,传法觉迷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年深日久,淡者相宜,咸者相反。

一念虚,念念虚;一心证,心心证。

贪根不拔,苦树常在,这却不消。

左有山岳翚,右有河海形,燥则河清海宴,润则浪滚涛翻。

观尽世人千万劫,苦熬苦煎,自磨自折,独成正果。

体长八尺,十指纤纤,唇似抹朱,面如傅粉。

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顶上光明直冲千百丈,尔时在无上跏跌。

你看他何等的逍遥快活,何等的种因受果!

说个要字儿倒在卯,只是钱字又不在行。

国开兜率在西方,号作中天净梵王,妙相端居金色界,神通大放玉毫光。阎浮檀水心无染,优钵昙花体自香。率土苍生皈仰久,茫茫苦海泛慈航。

生在西天舍卫国刹利王家,养下地来,便就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捧住他两只脚,他便指天划地,作狮子吼声。

王泽下衰,文武将坠,尼父挺生,海岳标异。祖述宪章,有德无位。

山色经年青未改,水流竟日听无声。

春到人间景异常,无边花柳竞芬芳。香车宝马闲来往,引却东风入醉乡。

清末小说家刘鹗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刘鹗名人名言句子: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启朱唇,发皓齿。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抑扬顿挫。百变不穷。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倒也十分洁净。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经典诗词名句摘抄

年代:明朝

施耐庵作品:《水浒传》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华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经典诗词名句摘抄

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2、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3、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施耐庵《水浒传》

4、不是兄弟你不好是这世道不干净容不得你这样做人——施耐庵《水浒传》

5、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施耐庵《水浒传》

6、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施耐庵《水浒传》

7、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施耐庵

8、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全仗一条杆棒,只凭两个拳头。掀天声价满皇州,拼命三郎石秀。——施耐庵《水浒传》

9、云遮峰顶,日转山腰;嵯峨仿佛接天关,崒嵂参差侵汉表。岩前花木舞春风,暗吐清香;洞口藤萝皮披宿雨,倒悬嫩线。飞云瀑布,银河影浸月光寒;峭壁苍松,铁脚铃摇龙尾动。山根雄峙三千界,峦势高擎几万年。——施耐庵《水浒传》

10、当取不取,过后莫悔。——施耐庵

11、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股灵气趣味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石巤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施耐庵《水浒传》

12、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施耐庵《水浒传》

13、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簿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敌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施耐庵《水浒传·开卷词》

14、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脱却风尘过此生。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施耐庵《水浒传,_燕青》

15、"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蔟蔟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施耐庵《水浒传》"

16、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新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义并无差。其人则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王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认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施耐庵《水浒传》

17、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施耐庵《水浒传》

18、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

19、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施耐庵《水浒传》

20、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一杯未进笙歌送,阶下辰牌又报时。——施耐庵《水浒传》

21、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头.——施耐庵

22、万迭流岚鳞次密,数峰连峙雁成行。岭颠崖石如城郭,插天云木绕苍苍。——施耐庵《水浒传》

23、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施耐庵

24、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施耐庵

25、远远望见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兵将;大刀阔斧,杀奔白龙庙路上来!——施耐庵

26、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施耐庵

27、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然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千古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施耐庵

28、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施耐庵《水浒传》

29、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施耐庵

30、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施耐庵

31、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看那火时,但见:一点灵台,五行造化,丙丁在世传流。无明心内,灾祸起沧州。烹铁鼎能成万物。铸金丹还与重楼。思今古,南方离位,荧惑最为头。绿窗归焰烬;隔花深处,掩映钓鱼舟。鏖兵赤壁,公瑾喜成谋。李晋王醉存馆驿,田单在即墨驱牛。周褒姒骊山一笑,因此戏诸侯。——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2、赵括徒能读父书,文斌殒命又何愚。——施耐庵

33、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施耐庵

34、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施耐庵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经典名言摘抄

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名人名言警句: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好手不敌双拳。

天有不测风云。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一客不犯二主。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弓上弦,刀出鞘。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上天无路,人地无门。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

出家人莫说在家话。

强中更有强中手。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当家才知柴米价。

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一窍通,百窍通。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官差吏差,来人不差。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举世无人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善恶若无报,乾坤莫有私。

心行慈善,何需努力看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明人不做暗事。

宁恶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系春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

独有一枝红,秋晚花才放。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相见欢古诗注音(全部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涕泪:眼泪。

(4)却看:再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忧愁。

(5)漫:随意地,胡乱地。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6)白日:白天。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纵情饮酒。

(7)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8)即从:立即从某地到某地。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嘉陵江上游。

穿:穿过。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9)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10)便下:顺流而下

背景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永嘉之乱简介

1、注音版相见欢

《xiàng jiàn huān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yuè rú gōu 。jì mò wú tóng shēn yuàn suǒ qīng qiū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jiǎn bú duàn ,lǐ hái luàn ,shì lí chóu 。bié shì yī bān zī wèi zài xīn tóu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释义: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3、作者:南唐后主李煜

扩展资料

一、赏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二、创作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三、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百度百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百度百科—李煜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旷日持久,兵连祸接,中原板荡,几成丘壑。西晋王朝也如残灯孤影,虚弱如衰草,何堪风雨来袭。诸侯王争相引狼入室刘曜简介,五胡以中原为战场,相互攻讦。晋的虚实早已被这些shenru过黄河南北的铁骑雄风,扫荡得明明白白。

“八王之乱”,除东海王司马越外,其余尽成了游魂野鬼,司马越笑到了最后,再也没有力量制约他了,遂为所欲为。为了立威,派人在惠帝所食的饼中下药,毒死了毫无用处的、48岁的 *** 帝王,立惠帝第25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刘曜简介,时年24岁。改元永嘉(307年为永嘉元年)。

永嘉三年(309年),匈奴人刘渊首先起兵反晋,自称汉室之后裔,先称汉王,后称汉帝,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其子刘聪、侄儿刘曜,以及部将王弥、石勒等,都勇猛异常,为一时豪杰。先后两次南下攻晋,其势锐不可当。永嘉四年(310年)春夏之交,刘渊派兵攻打洛阳。司马越征调扬州刺史王敦,率军援救京师,命琅琊王司马睿催促发兵。7月,刘渊病死,暂时撤军北去。10月,刘聪除掉皇太弟刘乂夺得王位后,重新调遣刘曜率兵4万攻洛阳,洛阳再次告急。

稍有起色的晋室,就又像在风雨中守护巢穴的鸱枭,唯有悲鸣。就在此关键时刻,这年11月,司马越为避刘汉锋镝,竟率亲信大臣及精兵出屯许昌,留下晋怀帝和一些老弱大臣,守在洛阳。洛阳宫廷遂无兵守卫,粮食供应中断,宫人大批饿死,尸体相枕藉,惨如人间地狱。怀帝司马炽怒不可遏,于永嘉五年(311年)正月,密诏征东大将军荀晞讨伐司马越,司马越闻知,气急败坏,于3月病死。王衍率兵扶柩还东海国,被游击大河南北的羯族人石勒所阻,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了这支10万晋军,石勒把俘虏或杀死或烧死,其余碾为军粮,制成肉糜。

在洛阳的怀帝,认为司马越死了,是个时机,似乎摆脱了东海王司马越的控制,晋室就可以重整山河了。遂重新对各方镇进行任命,司马睿被委任为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广、交五州诸军事之职。但怀帝无力挽狂澜之才,晋室诸将也各怀私心,各为自保,没有人真正尽心效忠王室。

311年6月,汉大将刘曜、王弥攻陷京师洛阳。怀帝被俘。汉兵纵兵烧掠,洛阳宫殿被付之一炬。王公士民3万余人被杀,西晋皇族几百口人,不论老幼,悉数沦为汉国奴仆。史称“永嘉之乱”或“永嘉之祸”。其惨烈只有后世的“靖康之难”可与之比肩而论。

司马炽被囚于平阳一年有余,受尽屈辱。汉帝刘聪为了宣 *** 仪,让他穿着青衣,裹着襆头,站在自己身后,给王公贵族们行酒洗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青衣侑酒”的故事,刘聪的意思很明白,汉民族不是自认为文化修养高吗,胡人都是未开化的民族吗?看,你们的皇帝在给我斟酒服务,以此羞辱晋臣。司马炽虽然隐忍苟活,但刘聪最终还是在永嘉七年(313年)2月,毒杀了他。时年30岁。

当年4月,其侄子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改永嘉为建兴。司马邺在长安建立的朝廷,实在也是有名无实。朝廷所依赖的只有二王:一是镇守在建业的琅琊王司马睿,一是镇守在上邦(今甘肃天水)的南阳王司马保。为了笼络他们,遂任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负责都督函谷关以东诸军事;任命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负责都督陕西及以西诸军事。这是周初分封周公召公“分陕而治,挟辅天子”故事的再版,愍帝企图通过这种厚封的方式,以激励他们的江山豪情,出兵拱卫王室,阻止刘聪、石勒等胡族军队越过长城,并进而收复故都洛阳。但司马睿以“方平定江东,未暇北伐”(《资治通鉴》卷88)为由,迟疑不进,主要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就这样,司马邺勉强支撑了4年,建兴四年(316年)8月,刘曜的军队重重围住长安,时间达两个月之久。城内发生饥荒,人们开shi易子而食,人间悲剧再次上演。晋愍帝走投无路,大哭一场后,把自己捆在羊车上,“肉袒衔璧,舆榇投降”。

长安遂被刘曜占领。

刘曜将晋愍帝司马邺掳至平阳,交给刘聪。刘聪让他行叩头之礼,一旁站立的晋臣麹允不忍见此耻辱,悲不自胜,伏地痛哭,怎么也搀扶不起。刘聪大怒,把麹允投入监狱,麹允愤而上吊自杀。刘聪再次以王者的姿态,重复导演“青衣侑酒”的故事。他率数万羽林军出猎上林苑,叫愍帝穿着军服,手执长戟,前dao引路。路上百姓围观如堵,人们互相指认说:“那位执戟的就是长安来的天子。”西晋的亡国之民、故吏耆老,看着故国的皇帝形同仆役,莫不唏嘘流泪,皆有黍粟之悲。317年12月,刘聪宴群臣于光极殿,又命愍帝像怀帝一样,给群臣行酒洗盏。并在自己入厕时,让他高举仪盖伺候。见此情状,“晋臣多涕泣,有失声者”。尚书郎辛宾悲不自胜,抱着愍帝大哭,刘聪怒斩辛宾。深感 *** 难制,不久就将愍帝处死,以绝后患。司马邺时年18岁。(星辰美文网)

西晋王朝从此灭亡,历时52年。

永嘉之乱,开启了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北方五胡民族的首领相继建国称帝,刘曜据长安建前赵;羯人石勒在山东建后赵;鲜卑慕容氏与拓跋氏也相继入主中原,建前燕及代国(北魏)。此后又有氐人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羌人姚兴建立后秦,以及后燕、北燕、前凉、胡夏等。中原陷入分裂混战达136年,直至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关于“神断狄仁杰有几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浅墨飞雨的头像
    浅墨飞雨 2025年09月04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浅墨飞雨”

  • 浅墨飞雨
    浅墨飞雨 2025年09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神断狄仁杰有几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神断狄仁杰有几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有4部,分别是...

  • 浅墨飞雨
    用户090410 2025年09月04日

    文章不错《神断狄仁杰有几部?》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