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臣言行录

网上有关“宋名臣言行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名臣言行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通行的《宋名臣言行录》共包括5种,前集为《五朝名臣言行录》10卷,汇录宋太祖至英宗5朝名臣55人;后集为《三朝名臣言行录》14卷,录神宗至徽宗3朝名臣44人;续集为《皇朝名臣言行续录》8卷,录北宋末至南宋初名臣29人;别集为《四朝名臣言行录》26卷(分上下集,各13卷),录南宋高宗至宁宗4朝名臣65人;外集为《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17卷,录周敦颐至蔡元定共42名道学家。以上前两种为朱熹所编著,又合称为《八朝名臣言行录》,后3种为理宗时人李幼武编著。

朱熹所编《言行录》取材极为广泛,举凡北宋人的文集、笔记、杂记、小说、家传、行实、碑铭、墓碣及国史、实录、别史、杂史等等无所不取,其《八朝名臣言行录》引书多达225种,其中许多书今已不存,所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此书编例,每人之下先简要介绍其字号里贯,然后就引录各书中有关其言行的记载,直书原文,每段文字后都注明出处,编者不加任何意见,是非曲直留给后人去评判。此书刊行之初,吕祖谦曾在给汪应辰的一封信中批评它是非多谬,清人所作《四库提要》遂有此书“瑕瑜互见”的说法。实际上吕祖谦之不满此书,主要是因为朱熹在书中征引了一段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这段文字记载了吕祖谦五世祖吕夷简的一些不体面的事情,《朱子语类》中就有朱熹这样一段话:“《涑水记闻》,吕家子弟力辨以为非温公书,盖其中有记宫文靖公数事,如杀郭后等。……其编《八朝言行录》,吕伯恭兄弟亦来辨”。可见吕祖谦对此书的批评实不足为训。

李幼武的3种续作,体例全同朱熹,其取材更加广泛,兼采祠堂记、诗文集序跋等,但李书有些条目下未注出处,这一点则不及朱书。自元明以来,通行本均将朱、李两家的《言行录》合刊,1967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了这5种《言行录》的合集。另外,朱熹两种《言行录》的单行本以《四部丛刊初编》本为最好。

朱熹著作《谢上蔡先生语录》 三卷 绍兴29年(1159) 《论语要义》 隆兴元年(1163) 《论语训蒙口义》 隆兴元年(1163) 《延平问答》 隆兴二年(1164) 《诗序辨说》 一卷 乾道三年(1167) 《困学恐闻》 隆兴二年(1164) 《程氏遗书》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 乾道四年(1168) 《家礼》五卷 乾道六年(1170) 《论语精义》 二十卷 乾道八年(1172) 《孟子精义》 十四卷 乾道八年(1172) 《资治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 乾道八年(1172) 《八朝名臣言行录》 五十九卷 乾道八年(1172) 《西铭解义》 一卷 乾道八年(1172)十月 《太极图说解》 一卷 乾道九年(1173)四月 《通书解》 四十卷 乾道九年(1173)四月 《程氏外书》 十二卷 乾道九年(1173)六月 《伊洛渊源录》 十四卷 乾道九年(1173) 《古今家祭礼》 二十卷 淳熙六年(1174) 著作名称 卷数完成时间 《近思录》 十四卷 淳熙二年(1175) 《阴符经考异》 一卷 淳熙二年(1175) 《婺源茶院朱氏世谱》 一卷 淳熙三年(1176) 《论语集注》 十卷 淳熙四年(1177) 《孟子集注》 十四卷 淳熙四年(1177) 《大学章句》 淳熙四年(1177) 《中庸章句》 淳熙四年(1177) 《论语或问》 二十卷 淳熙四年(1177) 《孟子或问》 十四卷 淳熙四年(1177) 《大学或问》 淳熙四年(1177) 《中庸或问》 淳熙四年(1177) 《诗集传》 八卷 淳熙四年(1177)十月 《周易本义》 十二卷 淳熙四年(1177) 《易学启蒙》 四卷 淳熙十三年(1186) 《孝经刊误》 淳熙十三年(1186)八月 《童蒙须知》 一卷 淳熙十三年(1186) 《小学》六卷 淳熙十四年(1187)三月 序《大学章句》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 序《中庸章句》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 《中庸辑略》 二卷 淳熙十六年(1189) 著作名称卷数完成时间 《孟子要略》 五卷 淳熙三年(1192) 《楚辞集注》 八卷 庆元元年(1195) 《仪礼经传通解》 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 庆元二年(1196) 《周易参同契考异》 一卷 庆元三年(1197) 《韩文考异》 十卷 庆元三年(1197) 《书集传》 六卷 庆元四年(1198)冬(朱子完成数篇,其他悉口授蔡沈补成) 《楚辞后语辩证》 八卷 庆元五年(1199) 《朱文公文集》 一百卷,续集十卷,别集十一卷(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等),后增入年谱、行状、历朝褒典,称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 《朱子语类》 一百四十卷 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黎靖德编,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刊行 《朱子全书》 六十六卷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李光地等承御命编纂。 朱熹名言1、礼即理也。2、活到老,学到老 3、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5、朋友,以义合者。 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0、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13、百学须先立志。 14、胸怀坦荡,正大光明。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关于“宋名臣言行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一只湛恩呀的头像
    一只湛恩呀 2025年08月17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一只湛恩呀”

  • 一只湛恩呀
    一只湛恩呀 2025年08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宋名臣言行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名臣言行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通行的《宋名臣言行录》共包...

  • 一只湛恩呀
    用户081702 2025年08月17日

    文章不错《宋名臣言行录》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