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以后(关于朦胧诗以后的简介)

网上有关“朦胧诗以后(关于朦胧诗以后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朦胧诗以后(关于朦胧诗以后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朦胧诗是文革以后出现的,出了不少名诗人,一时风光无限。著名的诗歌理论家谢勉就曾大声为朦胧诗叫好。不过我想,那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诗人们受表达的约束,不得已才采用的方法。现在情况有所改变,诗风也应该改变了。朦胧诗的形式注定使自己不得长命。因为,凡为诗文,总得让人明白才好。如果读诗如猜谜,特别是在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的条件下,诗就会失去大多数的读者。试看今天,真正读诗的还有几人?这不光说明了,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已经随着以往的时代变得陈旧(正如戏曲一样),也说明了现代的诗作者正是自己的掘墓人。

说起朦胧诗的祖师爷,李商隐的《无题》大概是最著名的了。《无题》历来被多少大家解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甚至看过当代大作家王蒙的长篇解读,仍不得要领。然而,《无题》却被传诵至今,几乎所有的唐诗选本都选,现在甚至被写进流行歌曲。如此说来,诗“能不能被读懂”,并不是一个好坏的标准。前两天看报,诗人邵燕祥提到白居易的一首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邵说,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有“朦胧”之嫌。但是白居易是公认的,诗写得“老媪能解”的大诗人。他居然能作出朦胧诗,可见朦胧和明白也不是不共戴天。公认隐晦难解的李商隐,也写过明白如话的作品。如此看来,诗好不好,得不得传诵,不在于朦胧不朦胧,也不在于能不能有确切的解释。

前人有言,叫做“诗无达诂”。文革时代有人攻击乱解释毛泽东的诗词,说,毛写诗时,有没有那些想法不一定。的确。西方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文本和作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一旦公之于大众,它的解释和命运就和原作者无关了。所以,诗“所能”表达的意思,与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是无关的。用这个观点看朦胧诗,重要的就是,你在这诗中读出了什么?如果什么也读不出,那就别读好了。正如听西方交响乐。我听不懂,只感到是一阵嘈杂或轰鸣,从来没从中得到过所谓的艺术享受,那就别听好了,大可不必附庸风雅。不过交响乐在西方是有大众基础的,所以它有生存的必要和空间。朦胧诗呢?在中国,有朦胧诗的大众基础吗?朦胧诗的生存空间是否太狭窄了?

最近看关于鲁迅的评论。都说胡适的《尝试集》文学水平很低,可是它却一版再版,深入人心,所有的现代文学史无不提它。都说鲁迅的文学水平最高,《呐喊》、《彷徨》如何如何。可是给你《野草》、《故事新编》怎么样?能看懂的有几人?从深刻来看显然是鲁迅先生深刻了,但从影响来看,胡适毕竟略胜一筹。当然,不能因此而说胡、鲁二人谁高谁低。这是不可比较的。同理来看朦胧诗,朦胧诗也许是深刻,大众流行歌词也许是浅白。但他们是不能比较的。不能因为读不懂就攻击朦胧诗,也不能因为自认清高就瞧不起大众歌词。还是各取所需吧。

关于“朦胧诗以后(关于朦胧诗以后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是你的寻文呀的头像
    是你的寻文呀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是你的寻文呀”

  • 是你的寻文呀
    是你的寻文呀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朦胧诗以后(关于朦胧诗以后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朦胧诗以后(关于朦胧诗以后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 是你的寻文呀
    用户080805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朦胧诗以后(关于朦胧诗以后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