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大清角落】年羹尧是如何残暴嚣张自取灭亡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清角落】年羹尧是如何残暴嚣张自取灭亡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读浩瀚的中国历史,时常看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其实也不能全怪帝王这样做,有时候也是这些立了不世功勋的功臣自恃功高妄自尊大,丝毫不知谦逊自保,又不守为臣之道,加上贪赃受贿,植党营私,甚至显露出也要过一下当皇帝的瘾,种种大忌导致己身势必不能得到善终,雍正王朝的年羹尧就是十分明显的一例。有清一代,各朝惩处的重臣,唯有雍正王朝的年羹尧被冠以的罪名最多,达到92条。这些大罪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残忍罪4条,忌刻罪4条。“残忍罪”是年羹尧较其他其他获罪重臣一项较为特殊的罪名。《清人名人轶事》中有一则这样的记载:年羹尧大将军军法及其严厉,一言既出,部下必严格依令而行。一次下大雪的时候,大将军坐轿子出门,侍卫们扶着轿子跟从而行。雪花落满侍卫的手上,积了很厚一层,年大将军心中有些不忍,下令说:“去手。”他是担心侍卫的手冻僵了,让他们把手收回去。这些侍卫没能领会这个意思,竟然各自拔出所佩戴的腰刀,直接将自己的一只手斩下,鲜血立时涔涔滴落雪地上,白雪鲜血,分外耀眼。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年大将军之军令是多么严峻,也可以看到他平日性情是何等的残酷。这段文字看得直叫人心惊胆颤。《栖霞阁野乘·年大将军延师》记载的是一位塾师在年府的惊魂录。文中记载年羹尧请了姓沈的塾师前来教导其六岁的幼子,安排八名书童专门伺候塾师。塾师早上起来,八个书童围着他小心伺候。塾师不敢享此礼遇,一再要求自己洗漱。为首的书童十分恐惧,说:“大将军下令,‘服侍先生要像服侍他一样,不得有违。’您要是不让我们服侍,我们就会有大祸临头。”这位沈塾师坚持要自己来,书童没办法,只好把洗漱用品放在盥洗架上。谁料正当塾师洗脸的时候,年大将军突然带着侍卫进来,见书童没有顶着银盆,立时暴怒,给身边侍卫使了眼色,侍卫便把书童带出,片刻功夫,提着书童的人头进来,禀告说:“书童不知尊敬先生,已将他斩首。”年羹尧一次和塾师一起吃晚饭,不巧塾师饭碗里有粒谷子,他便将其拣出。年羹尧看见后脸立马沉了下来,把侍卫招来,低声吩咐了一下。眨眼间,侍卫便提了个人头进来,说已经将那个拣米不干净的厨子斩了。年羹尧出征大捷回来,塾师见证了这位大将军对部下定功过、奖赏罚的过程。大将军端坐厅堂之内,两侧林立着全副武装的甲士,大将军旁边有文官根据记录逐一报告所有征战人员的功过。立功多的,当下就换上应升的品服,赏酒赐座;有过失的,年羹尧沉着脸,当下呵斥,手一挥,甲士便上前剥了那人的品服,拉出门外,或鞭挞或砍首。年羹尧为人严苛残暴,因而被罚被杀的多于赏赐的。这情形直叫这位塾师吓破了胆。雍正皇帝也亲眼看见了这位大将军的威风。年羹尧平定青海、西藏以后,班师回京时,雍正皇帝率领百官前往亲迎设宴接风。当时正值酷热的六月天,年羹尧的大军所有兵士全身甲胄站在烈日之下,军容雄壮而严整。雍正皇帝很是叹服年羹尧治军之严。为了表示朝廷对将士的仁慈厚爱,雍正传旨三军,卸甲休息,犒赏酒肉。圣旨连宣三遍,所有将士仍站在原处纹丝不动。雍正对年羹尧说:“天气炎热,大将军可命众军士卸甲休息。”年羹尧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交给自己的侍卫,侍卫举着小旗在幄外轻轻一摇,众将士立刻脱下甲胄,悄无声息地退下。雍正看见这一幕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天下君主的圣旨竟然抵不过年大将军的一面小旗。年羹尧在西安的总督府辕门、鼓厅画上四爪龙,吹鼓手着蟒袍,与宫廷相似。年羹尧令文武官员在辕门坐班,他还把雍正派来的侍卫吩咐为他前引后随,牵马坠蹬。年羹尧对雍正的圣旨也竟然两次“不行宣读晓谕”。他在与督抚、将军往来的咨文中,本属平行公文,他却擅用“令谕”,语气模仿皇帝,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更加嚣张的还有,他曾向雍正帝进呈由他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帝欲为此亲撰序言,但年羹尧以不敢“上烦圣心”为借口,代雍正帝拟就序言,要雍正帝颁布天下,僭越为所欲为,眼中哪还有皇上。年羹尧在军中及川陕用人一向自专,人称为“年选”,“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形成庞大的年羹尧体系。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陛见,他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端坐马上,瞧都不瞧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在京期间,年羹尧“传达旨意,书写上谕”,俨然成为总理事务大臣。这位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眼里不但没有王公大臣,最后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清史稿》载:“年在皇帝面前‘箕坐’(两腿伸直岔开的轻漫坐姿),无人臣之礼。”这次觐见之后,雍正下了惩治这个天下“第一负恩人”的决心。他给年羹尧的朱谕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为他指了一条末路。《清史稿》上说,“(隆)年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年羹尧自恃功高,专横跋扈、骄恣贪暴、横行霸道,暴虐无常,杀戮任性,残暴对待部下,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诸多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死确实是咎由自取。《清代轶闻》也说“年挟拥戴功,骄益盛”。“树倒猢狲散”,年羹尧的身败名裂使他的家族,他所倾心培植的整个势力都受到牵连,然而也有一些能够高瞻远瞩的人,审时度势及早离开了年羹尧,因而能够自保。《清史稿》记载了这样的几件事。与年羹尧同年的阿文勤,看到年受到的恩宠日渐隆重,也看到年日渐猖狂嚣张,知道他一定会失败,于是主动与年疏远。一次二人在朝房中相遇,年对他说:“我二人是同年,为什么会象这样冷漠。”第二天年派人送了许多物品给他,阿文勤只是象征性的收了袍褂料各一点,亲自到年邸府致谢,此后再也不通往来。当年被赐死的时候,受到牵连的人相当多,文勤却没有受到连累。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罗人才,孝廉蒋衡前往年处应聘。年羹尧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对他说:“明年科举考试状元一定是属于你的。”主官忌惮年的权势那里敢违抗。蒋看到年作威到如此肆无忌惮的地步,对他的一位朋友说:“年工的德行与他的威厉相差甚远,这样下去祸难早晚必至,我们要及早做准备离开他。”可是这位朋友不听从他说的。蒋假装有病请求辞归,年羹尧赠送他千金,蒋不敢接受。换成百金,他才接受了。当年羹尧事发时他的那些幕僚都受到牵连。因年羹尧平时奢侈,凡是接受他赏赐不够五百金的都不作追究,蒋衡因此躲过一劫。湖南人孙剑才以善于卜卦而在年羹尧的幕府上呆了两年。年羹尧新府邸落成后,各路术士云集,都说:“年府是百年大业。”孙剑才说:“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片废墟。”年大怒要杀了他。孙请求让他将话说完情愿一死,孙说:“大将军威震中外,然而功高则主上疑虑,主上会严格查寻疑处而同僚也会诬蔑陷害,这绝对不是什么福事。现在,张广泗、岳钟琪率领大军征西,已成犄角之势,这是为了牵制大将军。如果大将军能派人刺杀了张、岳,自己统领大军攻入燕地,这样就可确定天下了,这是子孙万世的基业啊。”年羹尧说:“事情的成功失败是不可预断的,我还是一定要掌握好兵权的。”在这一番交谈后,年羹尧放了孙剑才,孙换了一个名字隐姓埋名。年羹尧幕府中有个叫汪景祺的举人曾给他上了一个折子,叫《功臣不可为》。他说,“功臣之所以难做,问题出在主子身上。那些主子既害怕别人作乱,又要依靠功臣去戡乱;但乱平后,往往又猜疑功臣,他们认为功臣既然能定乱,必然也能作乱,因此对功臣起疑惧之心;功臣得到主子的封赏后,往往会被小人嫉恨并在主子面前大肆中伤,要是功臣壮着自己的功绩,在主子面前直言相谏的话,往往会被主子认为骄横,进而怒之厌之。如此一来,‘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功臣无论如何都要获罪,难逃一死。”汪景祺写这篇折子的时候,正是年羹尧得意之时,他没有理会汪景祺的劝告。赐死年羹尧之后,雍正很是痛心,说:“朕今深恨辨之不早,宠之太过,愧悔交集,竟无辞以谢天下,惟有自咎而已。”雍正还有一句话很是耐人回味:“大凡德可恃而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
? 纪晓岚是从八大胡同里长大的,这一点儿都没瞎说。纪晓岚故居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故居东面紧邻着胭脂胡同,房子后面是百顺胡同,再往后是韩家胡同,大门正对面是芊儿胡同。在附近胡同里转一转,发现小凤仙、赛金花等名妓也与纪晓岚故居毗邻而居。遗憾的是,这些民国的名妓都是在纪晓岚死后一百年以后搬过来的。若是与她们生在同一时代,估摸着拄着拐棍的纪晓岚也定会让人扶着也要去逛一逛了。北京的八大胡同是乾隆中后期才兴起,估计纪晓岚也是常去串门的客,那时的八大胡同的脂粉气或许不如民国时期浓厚。这也是史书记载少的缘故。
? 当年张国立出演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曾风靡大街小巷,家喻户晓。大家都以为历史上的纪晓岚就是一个伶牙俐齿,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大帅哥。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的形象却能让你大跌眼镜。史料明确记载,其个子不高,容貌中下,体态略胖,肤色略暗,是个小个子的黑胖子,和帅哥的形象相隔千里。并且还高度近视,又轻度口吃,怎么也无法和铁齿铜牙也挨不着边。但是他的文字诙谐滑稽,喜嘲弄别人是出了名的。史料还记载了纪晓岚有酷嗜吸烟,以肉为粮,颇溺情欲的个性。这寥寥几句就把纪晓岚的高大形象从影视剧里拉回到了现实中。电视剧是为了获得观众收视率,把纪晓岚的形象美化,保留了其有才情,有情趣,爱嘲弄,吸烟袋,好吃肉的个人特色。编剧们为了让纪晓岚美名远扬,做此修改,也非过错。
?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珠市口大街上。据说当年开通两广路,为了避让纪晓岚故居,而刻意把两广路拐弯绕行,费了不少钱财,也算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了。但是辅路还是把前院占用了一部分。证据是,纪晓岚手植的那株已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藤萝,仍枝蔓盘绕,绿叶遮天,据记录这株藤萝是在故居的前院里,藤萝并未挪移,而是裸露在外面,在大街上就能看到。藤萝长得茂盛,后人搭了架子,藤萝架下坐着纪晓岚的铜像,手拿大烟袋,目视前方,面前有一圆桌,旁边空一圆墩子,供游人驻足休憩、合影留念用。
? 纪晓岚故居坐北朝南,清式砖木结构,两进四合院格局。前院被辅路占据后,四合院的一进的屋子两个侧门,西边挂了纪府书房的牌匾,东边挂了纪晓岚故居的匾额。从大门进到院子里,故居的方形院子不大,粗估一百多个平方。院内只有南北屋子,据说东西厢房已经拆建,另作他用。抄手游廊把南北屋相连起来。南屋里四面墙上悬挂着纪晓岚从出生到去世的丰功伟绩。故居的院子里正中央放着一块白色假山石,上面缠满了爬山虎,像一头趴着的绿毛狮子。两个铜制大水缸在西侧游廊边上放置,用于清凉和消防。一株枝繁叶茂的海棠树矗立在院子的东侧,据说此海棠为纪晓岚亲手种植,和前院的藤萝一样历尽二百多年的时光,依然青春旺盛。树下有两个铜像,一手执烟袋锅的老人矗立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坐在地上安心抚琴的青春美少女。旁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纪晓岚年少时,与四叔家的婢女文鸾两小无猜,曾一起在海棠树下留下美好回忆。若干年后,再见文鸾,已长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怀春少女。叔母见彼此有意,随给纪晓岚定期迎妾。然命运弄人,未到嫁期,文莺却因疾而亡。纪晓岚伤痛不已,在园中手植海棠记之,睹物思人。并作诗一首“憔翠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
? 故居的北屋宽敞明亮,前三后五的造型,呈倒“凸”字形。前三间中间是门厅,正中设屏风,屏风上有纪晓岚画像,上悬启功先生书写的“阅微草堂旧址”横匾。进门左右各两间为双耳室,第一层耳室,西边是纪念革命志士刘少白在此地为新中国做出的突出贡献,东边是纪念“富连成”京剧科班的行头,这里曾经是京剧大师成立国剧社所在地,也是京剧科班的训练基地。第二层耳室,西边摆置着琴棋书画的用具,突显阅微草堂主人的生活爱好。右侧是书架书桌,书架上摆满了《四库全书》,书桌上摆着一本《阅微草堂笔记》,记录着纪晓岚的事业和个人成就。绕过屏风后面是一扇大门,走进去又是一广阔的空间,且别有洞天,古筝声声悦耳,屋子里茶墨余香。四面墙都是书架,一排排写有纪府的灯笼悬挂在四周,这里是纪府书店。书店里柔和的灯光让游客情不自禁地坐下来,顺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闲书,要杯清茶,和纪晓岚一起感受当年的漫时光。书店的北墙上有两扇大门,上了门栓,从门缝里看去,屋外还有一大间房。服务员说,那屋子是后院封了顶子搭建而成,并不对外开放。
? 据说,现在看到的纪晓岚旧居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院子里的东西厢房拆除和另作他用,加上不开放的后院,还有故居外被辅路占用的前院,当年的故居面积确实不小。故居旁边的晋阳饭庄,古色古香,不知是否也曾为旧居的一部分。有人介绍说,这纪晓岚故居的产权属于晋阳饭庄,饭庄原来在旧居里面,后来为了游客方便,把饭庄搬到旧居的旁边。
? 纪晓岚并非白手起家的穷苦人家出身,而是典型的官二代。这处宽敞的宅子,是纪晓岚在京任户部刑部属官的父亲的宅院。雍正时期,兵部尚书陕甘宁总督岳钟琪曾经住在这里,看过《雍正王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这个岳钟琪是接替年羹尧的大将军。想必纪晓岚父亲的官职也并不小,史料记载曾做过姚安知府,拿到现在应该是司局级的干部。纪晓岚十一岁随父进京,前后在此共住了六十多年。作为官二代的纪晓岚,自小天资聪慧,七岁就有神童的称号,二十岁参加科试获第一名,参加乡试也得第一名。后在会试、殿试中也都有好的名次。为官后,年纪轻轻就因编篡《热河志》被乾隆赏识,受“天语嘉奖”。后来受刘墉的父亲大学士刘统勋举荐为《四库全书》总篡,屡次升迁,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开启事业高峰。同时,纪晓岚在追逐事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着自己的思想,他的名著《阅微草堂笔记》也在编篡《四库全书》期间随之横空出世。
? 《四库全书》是纪晓岚带领多人耗时十三年才编成。该书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把中国的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几乎所有学科找到了源头和血脉,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完备的集成之作。而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媲美,一起作为志怪类小说被时人所盛誉。《阅微草堂笔记》通过描写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奇闻异事,揭露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对社会现象的愤慨和抨击,表达了作者刚直不阿的性格。
? 或许受影视剧的影响,提到纪晓岚就不能不说说刘墉与和珅。电视剧里,刘墉与和珅是一对生死冤家,朝堂之上,经常针锋相对,彼此水火不容。史料中记载,刘墉比和珅大了三十多岁,属于隔辈的人,根据朝堂重臣的经验,两人不会在明面上争抢。但是和珅在被嘉庆治罪时,倒是让刘墉负责审理和珅,此可以断出俩人是不和的。而纪晓岚和刘墉的关系,可以用密友来形容,刘墉比纪晓岚年长四岁,同朝为官,关系十分融洽。除了俩人情投意合外,还有一层关系就是,纪晓岚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的得意门生。当年纪晓岚参加乡试时,得了第一名,就是刘统勋给他钦定的。当官被贬后,又是刘统勋提议他做《四库全书》的总篡,从而飞黄腾达。因而,刘墉父亲对纪晓岚是有知遇之恩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也并非像电视剧里那般经常斗嘴斗法。虽然纪晓岚比和珅大了二十六岁,但是在编篡《四库全书》时,和珅是纪晓岚的顶头上司,且当年和珅权倾朝野,估计没几个人敢当面与他争风头。
? 纪晓岚的名气大,除了官职一路上升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外,编篡 《四库全书》 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也让其名声远扬。名人离不开轶事,更何况是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有生活情趣的名人。纪晓岚最出名的就是大烟袋不离手,被人称作“纪大烟袋”,他的烟袋锅子比一般人的要大得多,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编纂《四库全书》时,他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烟袋锅子都不曾灭,可见其烟瘾够大。第二大爱好是吃肉,以肉为饭,文字记录“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可见其特别喜欢吃猪肉,有说其厌恶吃鸭肉,一次误食鸭肉,以至呕吐不止,倒是奇闻。
? 纪晓岚喜好女色众人皆知。虽史料记载不多,但纪晓岚被后人称作风流才子,也可见一斑。纪晓岚的墓在老家河北省沧州,出土棺椁证明纪晓岚有一妻六妾。在十七岁就娶妻,二十四岁时纳了十三岁妾,五十二岁纳的妾也是十三岁,还有五位小妾没有记载,估计都是青春未绽放的花蕾。在古代,娶妻纳妾算不上风流,那么史书有记载说“纪昀颇溺情欲。”则成为实证。不知纪晓岚的年轻时代,他家附近的八大胡同是否已经盛行,这好色之事肯定不鲜有。花花草草的事在正史里是没有明确记载的,野史里却常有撰写。其中,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中这样写道:“河间纪文达公,为一代巨儒。其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尝以编辑《四库全书》,值宿内庭,数日未御女,两睛暴赤,颧红如火。”文字写的触目惊心,仿佛纪晓岚就是个色情狂一般。又有人记载,说乾隆听说纪晓岚颇好女色,为了让其安心编篡《四库全书》竟然赐两个宫女侍寝,解决其愁苦,虽也无实证可查,足可见其好色之好。
? 纪晓岚这一生,除了因泄露机密被贬新疆一段时间外,八十二年的生涯大部分顺风顺水,工作上两件事干得最多:一是编书史,二是当考官。编书史,除《四库全书》外,还先后当过武英殿和三通馆的纂修官等,称一时之大手笔。而其数次当乡试、会试考官,门生甚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纪晓岚卒后,嘉庆皇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极尽人臣之荣哀。纪晓岚自己著书立说,鞭挞腐朽百态,悲悯民间疾苦。其一生忠诚勤勉,清正廉明,成为后世为官之楷模。可谓是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圣人。
? 正如故居里南墙上的生平简介所说,这是天生的一个纪晓岚。
关于“【大清角落】年羹尧是如何残暴嚣张自取灭亡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靖易”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清角落】年羹尧是如何残暴嚣张自取灭亡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清角落】年羹尧是如何残暴嚣张自取灭亡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大清角落】年羹尧是如何残暴嚣张自取灭亡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