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一诏书的主要意思就是唐太宗虽然甚为喜爱李承乾这个儿子,但是怎奈李承乾犯下诸多错事,故而太宗只能忍痛将他废为庶人。李承乾是太宗的嫡长子,出生年份为619年。在其出生第二年,李承乾便受封成为恒山王。等到了624年,李承乾又改封为中山王。又两年之后李世民登基即位,李承乾也于这一年被立为太子,此时他才八岁。

早年时期李承乾十分仁孝,对待朝臣也颇为礼遇,为此太宗与朝臣对这位储君都十分满意。但是随着其年纪的日渐增长,再加上足疾的发作,李承乾原本温和的性情逐渐变得偏执,叛逆之举也随之出现。待李承乾出现叛逆之举后,太宗又为他挑选了十多位?老师?,试图借此来匡正他的行为。这些人包括房玄龄、魏征以及张玄素等,然而他们的存在并没能让李承乾重回正轨,李承乾反而还因他们的严厉而更加剑走偏锋。

就拿640年的一件事情来说,李承乾不过是下令建造了一间房子,这十多人中的王志宁便向太宗告状说他过于奢靡。剑走偏锋的李承乾曾十分宠信一位名为?称心?的乐人,太宗知道后自是龙颜大怒,随即下令将这名乐人处死。而李承乾在称心被杀之后常常流泪哭泣,为此他还在宫中为称心立碑祭奠。经由这件事情之后,太宗与李承乾这对父子越发有了隔阂。

虽有隔阂,但是太宗却未想过要废掉李承乾。不仅如此,他还特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在643年的时候太宗也曾对朝臣李安俨明言,声称李承乾即便患有足疾,但他也不会废嫡立庶。然而李承乾对太宗的良苦用心却毫无所知,他因太宗宠爱李泰而怀疑太宗有意改换李泰为太子。有了怀疑之后,李承乾先是对李泰进行了暗杀,但是未遂。之后他又试图逼宫,结果依旧是失败收场。

而在李承乾逼宫计划失败之后,太宗下令将他幽禁了起来。而后在经历一番纠结之后,按罪当诛的李承乾就只被废为庶人。在废黜李承乾时太宗还颁布了《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从这份诏书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太宗对李承乾这个儿子初时所寄予的厚望,以及将他废为庶人时的心痛与失望。被废的李承乾随后徙居至黔州,最后于644年在此逝世。

唐太宗为何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时废掉?

李承乾曾是大唐太子,尽管后来被废黜,但还是不能掩盖他曾为大唐太子的事实。武林军事今日讲述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一览大唐太子的风采,同时,揭示李承乾为什么谋反。

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

李承乾肖像

公元619年,李承乾出生在了太极宫承乾殿,由此,李承乾就被取名为承乾,然后取字高明。

公元620年,因着李世民和李渊的喜爱,1周岁的李承乾就被封为了恒山王,可以说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公元624年,李承乾开始学习儒家经典。

公元626年10月,李承乾被册封为太子,当时李承乾才8岁。8岁时,李承乾就聪明可爱,深得李世民喜爱。

公元631年,李承乾生了一场大病,李世民为了给儿子祈福,让3000人出家,修建寺庙,给囚犯减免罪行。

公元632年,李承乾监国,而且效果出色。

公元636年,李世民有了废除李承乾的念头。

公元642年,大唐太子李承乾因忌惮李泰代替自己成为太子,密谋谋反,却东窗事发,最终被废除太子之位,发配黔州。

公元645年1月,李承乾抑郁而死。从此,大唐太子李承乾就结束了他的命运。

李承乾为什么谋反

影视剧版大唐太子李承乾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的就是大唐太子李承乾,除了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之外,李世民认为李承乾有能力成为一国帝王,统领整个唐朝,毕竟李承乾在14岁的时候替李世民监国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没有任何差错,因此深得李世民喜爱。

但是,随着其他皇子对李承乾的设计陷害,一步步离间了父子两人的感情。李承乾的腿废了,不良于行,因此性情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李世民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自己的师长也是爱听不听,甚至派出杀手刺杀师长,这些事情都让李世民认为李承乾已经失去成为一个帝王的品质。

贞观7年,也就是公元633年,唐高宗李世民开始疏远李承乾,但并不想废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只是想以此考验李承乾,但是太子却并不知道,以为李世民已经想要废掉自己了,这就让太子李承乾很是惶恐,表现也就越来越差。

到了贞观10年,也就是公元636年,李世民终于有了废除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想法,于是对各个皇子重新洗牌,将成年的皇子都发往封地,唯独留下了除李承乾之外的李泰。

李承乾严重感受到了危机感,也意识到自己即将被废,而自己臭名昭著,病魔缠身,又没有拥护的朝臣,于是他决定破釜沉舟,谋反!在太子李承乾的眼里,这是唯一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于是公元642年,李承乾密谋谋反,奈何天不遂人愿,李承乾还未发兵,就被发现,废除太子之位,贬为庶民。公元645年猝死在了黔州。

李世民为什么会废太子

李承乾作为太子很争气,尊师重道,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于李世民的考核,也做的有模有样,李承乾的几次监国也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可以说李承乾的监国不居功,不炫耀,进退得当,深的李世民的喜欢。

就恩隆日盛,倍受李世民的宠爱,这次李世民废太子位让魏王李泰看到了机会。李世民试探李泰时,李泰公开表达了自己有意储君的想法,并竟然进一步声称,为了让太宗相信自己不会登基后杀了兄弟,死后肯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太宗一时相信,不过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后,也迅速明白魏王的话不可信,于是最后听信了国舅长孙无忌的话,立了性格温和,与其它王子没有争执的李治为太子。

魏王李泰由于才华横溢,深受太宗宠爱,并允许其设立文学馆,招纳贤才,使魏王的势力空前膨胀;贞观十六年由李泰主编的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问世,成为我国历史上首部以地理体裁为载体的文学著作;得到李世民逾越礼制的封赏和恩宠!一时之间,魏王的风头盖过太子,虽群臣进谏,但太宗不为所动。

本来李承乾是一个明主的苗子,可惜这一切都被足疾给毁了,李承乾因为足疾走路有点跛,自从瘸了以后,李承乾的性情大变,李承乾的心路历程,史书没有记载,李承乾之所以性情大变,与他内心的梦想破灭有关。

李承乾一直希望能够成为父亲那样英明神武,文治武功的君主,而且要一表人才,也就是内在和外在都要一流,而脚一瘸,这个梦想就永远无法实现,作为从小被教育要成为一代明主的李承乾心里接受不了。

李承乾做了多年太子,名分早定,即便他做错了事被废,后续之君也很难放过他,因为他是前朝太子,尤其是李泰,是绝对不会放过李承乾的,而保全儿子们性命,不要重蹈兄弟相杀的惨剧再次发生,是李世民心中的重中之重。

李世民只有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李承乾和李泰恩怨已深,互不相容,李治年幼,且性格温和,与两个哥哥矛盾不深,只有立李治,三个孩子才可以都保全,且国家已经上了正轨,不需要多么有本事的人掌舵,而需要老实的人来守成,这么看,李治就更合适了,所以在废李承乾的时候,把李泰也给废了,让李治继位,实是一个皇帝兼父亲的李世民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了。

这个就要说到李世民的二儿子魏王李泰了。李泰本人和李世民很像,性格和行事风格简直就是李世民的翻版,所以非常受李世民宠爱,其宠爱程度远远超过了太子李承乾。而且李泰也在积极地经营太子之位,收买了很多大臣,让他们在李世民面前说自己的好话。这样一来,李承乾就感觉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情急之下愚蠢的发动叛乱。当时他手里可以说既没有强兵又没有强将,所以失败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场叛乱被称为自保行动。叛乱之后,李世民对他的遭遇还是很同情的,还和他长谈了一次。李承乾当时说,我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如果不是李泰逼人太甚,我何至于走这条路。说完父子相对而泣。虽然李世民很同情李承乾,但他毕竟是想谋反,所以太子之位肯定是不能让他再做了,这才废黜的太子。李承乾后来又活了两年,最后抑郁而死。魏王李泰最后也没有落到好果子吃,他逼兄的行为触动了李世民玄武门杀害自己亲兄弟的疮疤,所以经营了半天,太子之位也没有得到。

另外还有两个传说。一说是李承乾脚受了很重的伤,成为了瘸子。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身体残疾的人能登上皇位的。还有一说是李承乾是同性恋,不过没有很扎实的根据。

关于“《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易乙豪的头像
    易乙豪 2025年08月30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易乙豪”

  • 易乙豪
    易乙豪 2025年08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 易乙豪
    用户083010 2025年08月30日

    文章不错《《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